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20年幼教老师创办聋儿培训中心 32残障儿童得到帮助

石清娟是胶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灵山路第二居委会的一名普通居民,她从事幼教工作近20年了,她从事聋儿和残障儿童特护特教工作纯属偶然,那是几年前的一天,在她开办的小灵通幼儿园里,几名残障儿童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带小灵通幼儿园,恳求石清娟收下孩子,家长们期盼的目光深深的打动了石清娟的心,于是,他便联系了胶南市妇联.残联和街道办,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她创建的胶南康语聋儿培训中心,该中心现有32个2-11岁的残障儿童,其中的大部分儿童都是低保家庭的孩子。

刚到康语培训中心门外记者就听到教师里传来老师和孩子们的嬉笑声。石清娟老师带记者看望了在学校里的孩子,从外表看来他们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孩子们那顽皮可爱的眼神让人不自觉的想起自己的童年。

残障儿童的家庭

薛涵梅,来自黄山镇岳家村,今年5岁了,是个早产儿,听力96分贝,父亲薛文斌一直在农村务农,20年前一次意外造成右手三根手指残缺,属于三级伤残。薛涵梅的母亲2006年因病去世。他们的家庭条件极为贫困,是低保户。薛涵梅治疗需要助听器,就是因为家庭贫困,薛涵梅的爸爸没有钱给薛涵梅购买助听器。薛文斌说:“我实在拿不出钱来给孩子买助听器了,在庄稼地里赚不了几个钱,我还有一个孩子在上小学,都需要钱,为了孩子在农闲的时候我在外面打工做木匠活赚钱给孩子交学费。就是拼了这条命我也要把孩子抚养成人,让他们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上班.结婚生子。”当记者问道想不想再婚时,薛文斌说:“为了孩子,我不想再婚了。”

张家丁,来自胶南王台,父母均是残疾人,已离异,张家丁的奶奶已经54岁了,为了家庭和孩子一直在一家饭店里打工,每月工资500元。张家丁在康语聋儿培训中心没有助听器,康语培训中心的石清娟院长免费为张家丁配上了一个助听器。

残障教育

在教学中,为了孩子的一个正确发音,石清娟和老师们不知要重复多杀次,一天下来常常是哑着嗓子回家的。而他们无私的付出最终换来的是聋哑儿童口中的一个清晰的发音。

在生活中,石清娟带来这学校的教护人员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和照顾残障儿童。特别是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残障儿童,更是全方位的呵护。

石清娟知道,教护残障儿童比起教育正常儿童来,不仅格外费力,而且投入也大,付出的多。比如:残障儿童的家庭都十分困难,个别在甚至连基本的营养也保证不了,石清娟就从自己家里拿出钱来买营养品给孩子们吃,她明白,这些残障儿童在幼儿期间得不到有效的教育和帮助,也许这一生就与正常人的生活无缘了。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石清娟的康语培训中心度过了道道难关,成为了“青岛市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石清娟也被评为“青岛市残疾人康复先进个人”。石清娟说:“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这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