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帮助“心理性失聪”患儿回到“有声”世界

9月26日,是第53个国际聋人节,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语言认知教育训练中心里记者看到,老师们为患有发育问题、行为问题和语言障碍的孩子们做着语言和感知能力的康复训练。专家表示,“心理性失聪”是危害社会适应能力缺陷患儿未来生活的最大顽疾。

  拥有十多年语言认知教育经验的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语言认知教育训练中心主任史文红介绍,语言是用声音、姿势、动作、表情等符号作为代码的系统,但是由于患有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精神系统疾病患儿心理极端封闭并排斥外界,对家长、老师和他人的语言和指令没有反映,导致存在听而不闻的语言障碍患儿越来越多,多数家长误认为患儿听力不健全。相对生理缺陷性耳聋此种由心理疾病引起的假性耳聋被称为“心理性失聪”,患有“心理性失聪”的患儿由于无法学会学习、生存和自我教育的技能,也很难以最佳状态融入社会,如果不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和救治将严重影响患儿的未来生活。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语言认知教育训练中心主任史文红:比如我们说对(他)她做听力测试,他们虽然听力是正常的,但是为什么我们跟他们说话就像没听见一样。其实候我们说首先接受信息是耳朵。可能要给他做一些耳压正负压的刺激,那么首先他知道声音是从耳朵输入的,其实我们说它输入了大脑他有一个统合的过程。但是我举一个今天刚才(弄的)这个之前的一个孩子,我可能给他做了一个多月。他听力是没有问题,但是我用任何一个声音,比如多么好听的音乐他都不去寻找去,甚至我在左侧右侧他都不反映的。

  如何训练和教育这些“心理性失聪”的孩子正常说话、理解问题、认知事物并达到与人正常交流的程度,是一项艰辛的几乎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工作,然而老师们却在坚持不懈地做着最不平凡的事,默默地为特殊儿童开启新的世界。史文红说,为语言和认知有障碍的孩子教授知识的同时,要将医疗、康复训练以及语言、认知教育等结合起来,用悉心、尽心、精心、耐心、同情心,认真教育训练每一个患有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孩子。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语言认知教育训练中心主任史文红:我用了好多的方法,包括我用了沙锤还有一些比如说枪声他(她)都不反映,这一个多月我可能用了无数的东西,最后我今天非常高兴的说,一个塑料袋,就是我在用塑料袋给他做口腔的舌头运动的时候,我发现了我一搁塑料袋的时候他激灵了一下子,当时我心情非常高兴。

  患儿家长卢秀敏:我现在的笑容就是说发自内心的,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我只为我的宝宝健康的活着。内心就是我现在平静,淡定很多,然后内心也充满着,在老师这得到的发泄吧。老师传给我的这个快乐,这种信心,所以对孩子现在信心也特别的满,

  据专家解释,虽然“心理性失聪”的孩子们好像听不见你的声音,对任何东西也不感兴趣,也无法用语言表达,但患儿那清澈的眼神、家长们那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每个健康人都会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所以,找到一个社会适应能力缺陷患儿的兴趣点可能就找到了康复的突破口,当声音对社会适应能力缺陷患儿是一个独特的东西的时候,他可能会感兴趣,然后大家会一起找到那条康复的路。

  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于1957年决定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国际聋人日),其宗旨是造福世界聋人,捍卫聋人的权利,帮助聋人康复,引起社会对聋人工作的重视,提高聋人的社会地位,并唤起社会对聋人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