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12年爱心坚守百余聋儿开口说话

她原是一名普通小学教师,1998年调入特教学校,这一干就是12年,她叫王喜兰。12年来她带着百余名聋哑儿走向有声世界。

老师曾劝她别干特教

“其实,特教老师的艰幸和枯燥,我早就领教过。”王喜兰告诉记者,她毕业实习时辅导老师就曾表示,“聋校的课堂如石沉大海,没有回应,我劝你们今后别干特教!”这是一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的肺腑之言。

缘于对聋哑儿童的爱,王喜兰没听辅导老师的建议,她于1998年走上特教老师岗位。对此,王喜兰坦言,“没有特教老师,这些孩子的未来就更让人担忧了。而且,我也是学这个专业的。”

为一个发音千万次训练

“人们都说十聋九哑,其实不然,如果能较早进行语言训练,有些聋哑儿童是完全可以走入有声世界的。”王喜兰说,但让聋儿开口说话是一项艰苦复杂又需要足够耐心的工作。一个简单的字,正常人教一两遍很容易就能说出来,而聋哑儿就做不到。

深度重聋儿童小超(化名)6岁时,被父母送到了新洲区特教学校。“这孩子当时的听力水平,即使在他身旁放鞭炮,他只能感觉到震动,但不能分辨是什么声音。”王喜兰说。

为了让小超正确发音,王喜兰无数次将小超的手放到自己的喉部、口部反复示范,耐心地帮助他定口形,摆舌位,正音调,一遍又一遍地教。十遍教不会,就教千百遍。经过这样反复强化练习,当小超终于清晰叫出“爸爸、妈妈”时,他的父母抱着孩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为了孩子们,我选择坚持”

刚入学的聋儿,对最基本的发音和动作都很陌生。要让聋儿开口说话,还要进行听觉训练、呼吸训练和看话训练。“如教声母b和p时,示范时讲清两个音的区别,我拿一张纸放在嘴前,发b音时,纸片不动;发p音时,纸片向前弹动,反复示范,反复练习。”王喜兰说,对于没掌握好的学生,只能面对面的近距离辅导,直到学会为止。

但有些学生,既使老师的嗓子喊哑了,就是学不会,有时,王老师就想干脆放弃算了。但她深知语文学习的连贯性,发音学不好,以后学词学句就更难进行了。最终,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对于特教老师的枯燥,很多朋友劝王喜兰“另谋出路”,但王喜兰选择了坚持下来,她说:“看到一个个孩子能够开口说话,我感到非常欣慰。”

(记者郭会桥 通讯员陶火应、吴耀武)

作者:郭会桥 陶火应 吴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