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康复知识 教学园地

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活动设计至关重要。集体教学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活动类型。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一般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

作者 归璇
集体教学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活动类型。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一般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听障幼儿首先是幼儿,他们也与听健幼儿一样需要全面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所以在听障幼儿的康复教育中,集体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集体教育计划是通过一个个小的教学活动来具体实施和实现的。每个活动要达到什么目标、需要做什么准备、如何实施和开展都需要老师预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写出活动计划,也就是我们传统上说的写教案。一份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延伸活动等部分。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活动设计至关重要。但在实际的活动设计过程中会发现,听障幼儿的集体活动设计与幼儿园的集体活动设计有相似之处,但又存在一些差异。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目标定低了,听觉语言发展较好的幼儿收获不大;目标定高点,听觉语言发展较缓的幼儿又理解不了,同样收获也甚微。”这确实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但这也是听障幼儿集体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这问题:
一、“教”什么
与其说是希望“教”给幼儿什么,还不如说是希望他们获得什么。对老师来说,这就是一个选材的问题。在选材时,我们可以主要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活动内容:
按照幼儿的需要来选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各年龄段幼儿应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都做了明确的要求。这些知识和技能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所需要的。听障幼儿与听健幼儿一样,也应该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从幼儿的需要这个角度出发去选择活动内容。
目前幼儿园中常采用的是单元主题活动。教学活动的内容一般是大主题下的一个小活动,如某幼儿园五月的教学主题是“人们怎样工作”,相应的可以开展的教学活动就有:地球招聘清洁工(科学)、长大了做什么(诗歌)、小螃蟹找工作(故事)、未来的警察服(绘画)等。这样的活动的特点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活动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的联系起来。通过活动让幼儿获得与主题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
按照幼儿的兴趣来选择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的时候,往往是事倍功半。有的活动幼儿感兴趣,那么活动的效果就会非常好。那么,我们不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活动内容。 爱玩水是小孩儿的天性,有的老师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和水有关的活动,例如:各种颜色的水、水的味道、水里的植物等。幼儿学得非常开心,知识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幼儿的兴趣中蕴含着丰富的活动资源,老师只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并且与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加以对照,做出取舍,就能选择出很多好的活动内容。
二、怎么“教”?
分层次确立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根据教学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在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某一教学活动所设定的拟最终达成的结果,它是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般来说,活动目标是针对整个班级的大部分幼儿来设定的,但它不一定符合个别幼儿的实际情况,针对这些幼儿,我们就可以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目标。例如:“各种各样的职业”这一活动,活动目标之一是“能根据图片说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职业”,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作出调整,将这一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
1、观察图片,判断人物的不同职业。
2、能说出不同职业的工作特点或描述出画面中的劳动场面。
3、说说自己长大后想干什么,为什么。
目标的第二层次是班级中大多数的幼儿应该能达到的目标,部分能力稍差的幼儿可以选择第一个的层次的目标来完成,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可以选择第三个层次甚至是更高的目标。为每个幼儿都找到了最适合他们的目标,这样一来老师就不用担心有的孩子“吃不消”,有的孩子却“吃不饱”了。
尝试分组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需要,合理地选择个别、小组等组织形式。开展分组活动,能从另一个角度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的分组活动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分组完成任务、分组讨论、自由分组游戏等。我们以分组讨论来举例。
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看到班级里存在着“小团体”,总是语言程度差不多的幼儿聚在一起玩。其实这样的分组对语言发展较差的幼儿很不利。在分组讨论时,老师可以将语言程度不同的幼儿分到同一个小组,在幼儿自由讨论过程中,让程度较差的幼儿从同伴那里学到一些“新”词汇,分组讨论完成后,老师可以先让语言程度差的幼儿代表小组发言,然后再让同组的其他小朋友进行补充。这样,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和阶段的幼儿都能够获得发言和表达的机会。另外,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避免程度差的幼儿在讨论中不敢发言的现象发生。
分组讨论改变了单一的师生互动的形式,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同伴交往的机会。其实同伴之间是最容易沟通和交流的。幼儿喜欢模仿,如果老师能够有效利用好同伴之间的互动,就会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另外,分组活动也是一个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良好平台。
(三)积极发挥老师的功能
老师以什么身份出现在活动中,观察者?支持者?回应者?孩子的玩伴?还是活动的组织者?
总的来说,我们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其次要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关注幼儿的发展,与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同时,通过与幼儿深入、有效的沟通互动,构建积极的师生互动关系。
1.教学活动中照顾全体,关注个体。
教学活动中,老师常常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幼儿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情况。老师往往会将回答问题的机会给予那些知道答案的幼儿,结果,这部分幼儿表达的机会越来越多,知识掌握的也越好;那些表现不活跃的幼儿则更加不愿意参与进来。这种恶性循环的直接后果就是程度好的幼儿发言越来越多,程度不好的幼儿一直保持沉默。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目光应面向所有的幼儿,让他们感到老师是在关注自己,应给予所有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照应到每个角落的幼儿。
2.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
老师要认可和接纳所有幼儿的回答,不一定是赞同,但要让幼儿知道老师已经听到了他的回答,知道了他的想法,这一点对自信不足或者是程度较差的幼儿显得更为重要。首先要让他们敢于发言、乐于发言。
除了认可和接纳幼儿的发言外,老师更重要的是及时给予幼儿反馈。反馈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帮助幼儿总结的过程,幼儿的发言往往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没有条理,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帮助幼儿进行总结和提升。一般的老师都能总结,但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能总结”、更要“会总结”,他们应能够根据幼儿实际的听觉言语发展水平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语言输入。这样就能够更好的照顾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正所谓“因材施教”。
听障幼儿的集体教学难点在于幼儿个体间的差异性,在活动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到集体中一般幼儿的发展水平,同时也要兼顾幼儿个体间的差异。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相信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