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康复知识 教学园地

话题探讨:如何与小朋友互动

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自己抛出去的话题往往得不到回应,甚至是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小朋友也不会回答。这时候在小朋友面前会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课堂上与小朋友不能产生良好的互动。

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自己抛出去的话题往往得不到回应,甚至是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小朋友也不会回答。这时候在小朋友面前会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课堂上与小朋友不能产生良好的互动。本文中,归璇老师就这个困惑,详细解读了老师应该如何与幼儿良好互动。
讨论话题:
一次集体教学的观摩课上,王教师拿出一张邮票,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并叫起辉辉,让他来回答这个问题。
辉辉站起来以后看着老师,一语不发。老师继续问:“你来说一说,这是什么啊?”,辉辉努努嘴,含含糊糊的说:“这是——”。王老师还没有放弃,继续问:“你告诉老师,这是什么?”辉辉还是没把答案说出来。大概是因为教室后面有一些来观摩的老师,所以王老师显得有点尴尬,挥挥手,示意让辉辉坐下,然后接着进行活动说:“这是邮票,我们寄信的时候……。”辉辉坐下一脸失落的表情,接下来的活动,也不愿意参与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您是王老师,会怎样做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她吗?
教师观点:
四川省泸州市何老师语训托管所 何玉珍
可以试试:先鼓励,增强自信心,再加以提示互动,尽可能帮助他一起回答这个问题。这样的场景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的。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嘛!有陌生人在场难免会有些胆怯,更何况听障孩子他们本身就缺少自信心!这些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聋儿语训康复教学应多以鼓励教学为主,我们不能错过每个能让他们历练、进步、增加自信心的机会!
专家解析:
这是一个在康复教学中很常见的问题,许多老师,尤其是刚入行的老师都会遇到案例中的问题。当老师的期望与现实的结果不一致时,他们常常会显得手足无措。在考虑如何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来分析一下问题为什么会产生。
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自己抛出去的话题往往得不到回应,甚至是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小朋友也不会回答。这时候在小朋友面前会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课堂上与小朋友不能产生良好的互动。
一般情况下,师生间没有产生良好的互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小朋友没有听到或没有听清老师的提问。
小朋友没能听懂老师的问题。
小朋友不会进行双向沟通,没有掌握“问——答”的沟通方式。
小朋友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小朋友知道问题的答案,但不敢大胆表达。
在找到原因以后,我们接着要分析一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小朋友没有听到或没有听清老师的提问。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听障儿童,所以我们首先要考虑他们听方面的问题。在教学活动前,我们要保证小朋友的助听设备正在正常使用,小朋友能听到并且听清老师的声音,这些问题应该在活动前甚至是在入园晨检时就有效的解决。
二、小朋友没能听懂老师的问题。
要想让小朋友回答出问题,首先要让他听懂老师的问题。教师在提问时要考虑到小朋友的实际情况,问题要符合小朋友的理解能力,以小朋友能听懂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使用一些长、难、复杂的问句来“考”他们,这样就违背了我们提问的本意。
三、小朋友不会进行双向沟通,没有掌握“问——答”的沟通方式。
语言是沟通的重要工具,沟通常常是双向的,需要一方的“问”,和另一方的“答”来有效推进。这种沟通的方式是最基本的,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忽视这一点。我们会关注孩子能不能有效的听、能不能清楚的说,但对沟通的关注却不多。这就造成了很多时候,老师要求小朋友不断重复他的话,却没有告诉他这些话要如何使用。
体现在小朋友身上的结果就是:小朋友只会复述老师的话,老师问:“你的书包呢?”,小朋友复述说:“你的书包呢?”或是小朋友能说儿歌、讲故事,表演得绘声绘色,但是别人问他一个简单的问题,比如:“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啊?”小朋友就回答不上来了。
在我们让小朋友学习语言时,一定也要让他们学会语言沟通。有效的沟通需要老师和家长良好的示范和一些小的沟通技巧。在学习的初期,我们可以先教给小朋友学会轮替、眼神注视、礼貌用语、问问题等技巧。
在这个案例中,辉辉能说出:“这是——”,说明辉辉已经听清了老师的问题。另外,辉辉不是在复述老师的问题,他在尝试对老师的问题进行回答。说明辉辉听懂了老师的问题,也掌握了“问——答”的沟通技巧。
排除了以上三种可能,我们再来看一看剩下的问题要怎么解决。
四、小朋友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王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是希望辉辉能够说出问题的答案。但能要能说出答案,需要回答者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也就是说,要能回答出答案,辉辉必须先知道答案。但是可能辉辉在生活中没有接触过邮票,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怎么办呢?
1、直接传授
直接教授的方法是教师在指导小朋友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来传递学习内容的方法。当老师反复询问但小朋友都不能回答时,老师可以直接将答案告诉小朋友。
案例中,王老师可以直接告诉辉辉:“不认识没关系,老师来告诉你,这是邮票。”虽然后来王老师也将答案告诉了小朋友,但是没有顾忌到辉辉的感受直接让辉辉坐下,导致辉辉在后面的活动中都没有参与的兴趣。集体教学中,我们既要照顾全体又要关注个体,尤其是在辉辉单独回答某一个问题时,老师更要抓住时机的对小朋友进行个别辅导。
2、寻求帮助
除了直接教授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寻求帮助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是小朋友就连老师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在没有人主动告诉你答案时,你可以主动去向别人询问答案。尤其是对听障的小朋友,由于听觉障碍,导致他们获取信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个时候更要去培养他们主动提问、寻求帮助的能力。
我们可以教给小朋友一些提问和寻求帮助的常用语,例如:“XX帮帮我好吗?”、“我不知道,你可以告诉我吗?”等。但在使用这一方法时我们要注意,有的小朋友用这些问句寻求帮助,屡试不爽,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懒惰和依赖的心理。当遇到问题时不结果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就直接寻求帮助。教小朋友寻求帮助的技巧这里不再赘述。
案例中,王老师可以让辉辉去向班级的小朋友或教室后面的老师寻求帮助,得到问题的答案。不仅让辉辉得到了知识,也锻炼了辉辉与人沟通的能力。
3、调整提问方式
当教师的提问小朋友没有做出回答时,教师可调整提问的方式再试试看!
积极引导:
在直接提问小朋友不会回答时,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一些相关的问题来对小朋友进行引导。
例如,王老师可以问以下的问题:
“你们加过这个东西吗?”
“在哪里见到的?”
“它有什么用?”或“什么时候要用到它?”
“它要贴在什么地方?”
……
通过这些与之相关的问题,能调动出小朋友对该知识的相关经验。老师要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设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使得小朋友能更好的跟随老师的引导有效的重整经验。
闭锁式问题替代开放式问题:
在我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对语言的理解初期是闭锁式的,需要情境或东西就在眼前的配合,而在经验累积足够以后,孩子对语言可进入自由的理解,也就是开放式的。我们发展孩子语言或词句时,应循序渐进。提问也是一样的道理,也可以从闭锁式问题进入到开放式问题。
这个案例中,老师的提问:“这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对小朋友来说是开放的。当小朋友不能回答时,我们可以变换一种方式进行提问,如:“这是火车票还是邮票?”当问题的答案变为“火车票”和“邮票”这两个具体的物体时,答案对小朋友来说就变成了闭锁式的,更易于回答。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王老师的问题比较单一。要想在集体教学中使每个个体都能有所收获,就需要老师了解班级的每一个小朋友,并能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与他们互动的有效方式。这需要老师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
五、小朋友知道问题的答案,但不敢大胆表达。
如果小朋友是因为害羞、不自信而不敢表达,老师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要多给小朋友创造表达的机会,并在小朋友勇敢表达时对其表扬鼓励。在这个案例中,王老师正好可以抓紧观摩课这个时机,让辉辉大胆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
王老师多用鼓励的语言激励辉辉发言,例如:
“辉辉的声音真好听,我们大声说,让别的小朋友也听一听!”
“辉辉特别聪明,我们把答案告诉别的小朋友吧!”
通过这样的语言来激发辉辉表达,并在表达后及时给予表扬,逐渐建立辉辉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