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专访梁巍——2012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事业发展解析

梁巍老师在接受采访中提到:2012年总体来讲,是听力语言康复事业获得精进发展的一年。在社会环境方面,救助政策覆盖范围以及救助力度都在增强;在行业专业化发展方面,更强调了用专业化的人,按照专业化的程序和要求,做好专业化的服务。

2012年,整个行业不断朝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聋康网以“盘点2012:行业发展关键词‘专业化’”为题,特别采访了听力语言康复教育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家——梁巍,梁巍老师对2012发生的焦点事件以及听力语言康复教育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以下是采访内容:
聋康网:2012年,作为“十二五”的第二年,随着人工耳蜗和助听器救助项目的开展,国内各层级的康复机构也接收了大量的听障儿童,我们的机构在康复服务水平和项目管理方面都有哪些进展和不足呢?
梁巍:随着“七彩梦行动计划”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和助听器救助项目的部署、推进、落实,总的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听力语言科学康复的意识、观念得到进一步普及;②听障儿童全面筛查工作在基层有序展开;③贫困听障儿童受益覆盖面逐步扩大,公平、正义的均等化服务思想得以初步贯彻;④项目管理和项目实施的程序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得以提高;⑤定点机构的基础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获得进一步加强;⑥受助听障儿童家长的满意度整体提高。
由于各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水平参差不齐,自然各地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有待进一步加强的环节点也不相同,离项目的整体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①需要救助的符合条件的底数不清,上报不及时;②从初筛到康复安置所有节点上的工作衔接一体化程度有待提高;③受到原有条件的限制,以及受助孩子数量的增加,专业化康复服务供给能力略显不足;④承担项目的基层康复机构,多数师资缺少专业的系统训练,以及上级机构的专业化指导频次、力度欠缺,康复效果与质量急需提高;⑤受助听障儿童家长主动参与意识和教师对家长的指导能力不足,教育合力效能不佳。以上这些不足,都是今后在继续深化项目的落实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聋康网:2012年,国内许多康复机构纷纷开展“家长学校”项目,对家长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是未来家长工作中应当注意的?
梁巍:开办家长学校,这是全国各类别残疾康复工作的整体要求。各地纷纷启动“家长学校项目”,这是一个好现象。重视家长作用的发挥,符合听障儿童的全程康复需要,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
之所以强调家长的作用,我想其理由大致有以下几点:①家庭提供了了解更丰富的行为的机会,而这些行为中的大多数是无法在教室里作为修正目标的(如,只有在家中才有的发脾气或每天晚上与家长一起到床上玩耍);②家庭介入能够以自然的方式直接和连续地接近儿童的行为。这样,就能够在儿童与自己独特的环境发生作用时,自然地实现其课程目标;③学习发生在家庭和孩子的自然的环境中,因此不需要将习得的概念从教室或诊所转移至家庭和日常生活;④如果已经在家庭环境学习过,接着再由孩子的自然强化机构即家庭来教,那么孩子的学习行为就更容易掌握和保持;⑤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家长始终是实现康复教育计划目标的一个重要资源。如果家长了解孩子正在接受的计划的内容,就会成为计划延续和发展的最佳支持者;⑦家长的参与可以极大地促进孩子的学习程度。家长的参与程度与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成正相关;⑧和发展水平正常的孩子的家长相比,听障儿童的家长通常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他们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责任心。
要做好家长学校工作,要注意解决好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明确办学取向问题。目前家长学校的举办依据办学者对家长、家庭环境在听障儿童康复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作用方式、作用程度的认识的不同,区分为以机构为本位的家长学校办学模式和以家庭为本位的家长学校办学模式。以机构为本位的家长学校的办学取向更强调家长或家庭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发展过程中配合性作用,本质上追求的是机构性教育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完成,在培训内容上突出的是家长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配套技能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意向要把普通家长变成职业化“教师”。以家庭为本位的家长学校的办学取向,更强调家长和家庭其他成员在听障儿童自然生长环境中的持续支持和自然强化作用,本质上追求的是听障儿童学习自然而持续的发生,在培训内容上突出的是家庭或社区自然生活情境下持续和延续支持听障儿童康复发展的适用于家长的细致经验技巧的传导,意向要把普通家长变成听障儿童学习发生的 “自然支持者”。办学取向明确了,配套的教学目标、课程以及师资队伍才有了方向,家长学校才能办出效果和水平,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聋康网:2012年,从社会环境和行业专业化发展两方面来看,听障儿童康复领域有哪些进展是值得我们关注并继续推进的?
梁巍:2012年总体来讲,是听力语言康复事业获得精进发展的一年。从社会环境角度看,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热门话题,救助政策覆盖范围以及救助力度都在增强,社会融合的发展理念开始深入民心,为听力语言康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社会氛围和环境。诚然,社会更加关注民生工程以及相关救助项目的实施效果和效益,也给组织者、实施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行业专业化发展方面,更强调了用专业化的人,按照专业化的程序和要求,做好专业化的服务。工作规范、服务规范、技术规范相继出台,如何更好地落实和贯彻好这些文件、规范要求,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服务效能将成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任务。
聋康网:在您看来,2013年听障儿童康复教育工作开展的重点将会在哪些方面?主要方向是?
梁巍:2013年,是“十二五”纲要执行的中期。“十二五”文件已经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听力语言康复事业的发展方向,“继续加强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实施‘七彩梦行动计划’聋儿康复救助项目;加大力度推进听力语言康复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我想,这个方向将贯彻“十二五”的始终。聋儿康复教育工作方面,重点任务有三项:一是推动教学改革,以此为平台加强省级康复机构四类学科骨干的培养,并逐步向基层推广;二是按照《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2005-2015年》要求,着力加强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推动开展听力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言语病理学等实用技术培训和学历教育;三是支持开展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研究,更新理念,创新模式,推广应用新技术。
聋康网:教师是目前国内康复机构或康复体系的核心。那么,未来在教师培训方面会有哪些改进?康复教师、民办康复机构的规范管理会不会有所改进?
梁巍:不错,教师是听力语言康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基础力量。教学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教改推进过程中发现,一些知识水平合格、工作态度也不错的教师,其教育教学效果却达不到应有的要求;许多学历相同、教龄相近、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相似的教师,其教育教学效果却差异明显。这就不得不使我们的目光开始聚焦于构成教师这一职业的基础能力——教学技能上来。换句话说,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准,就不能仅着眼于或满足于教师的学历即相关知识水平“合格”,而必须在抓学历(专业知识水平)“达标”的同时,着重加强教师的能力培养,并把锻炼、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当作提高其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这就是今后的教师培训方面必须改进的问题。否则,即使知识水平“达标”了,有些教师的教学也难以走出“知识授受”的困境,教改的推行更难以取得预期的实效。关于康复教师的管理问题,我想随着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将会有持续的改变。而关于民办康复机构的规范管理问题,各地也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精神,继续坚持社会化工作原则,引导、扶持、规范社会兴办的听力语言康复机构。
聋康网:除了康复教育,慈善捐赠也是大多数听障儿童家庭密切关注的话题。2012年,除了国家项目,国内也有许多爱心人士和机构的捐赠,不过,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捐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好心办坏事,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梁巍:听障儿童及其家庭是一个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关注、关心。总体上来讲,有人关注、有人关心,要比没人理睬、没人理解要强。但是,要强调的一点,也是我经常告诫我们家长的一句话就是:“离开了专业思想的指导,对听障儿童的爱就缺少了理智,就不会那么深刻、彻底、持久”。要想好心不办坏事,就要尊重科学,就要尊重专业,就要尊重受助对象的生理、心理需求,尊重公益捐赠的基本规程。

注: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专访梁巍——2012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事业发展解析”上的1条回复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