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700多份“档案”见证聋儿发声

5月17日,记者在乌鲁木齐市启聆聋儿康复幼儿园园长办公室看到,在靠窗的书柜里摆放着一沓普通白纸,上面记录着目前该幼儿园50个孩子的入园时间及说话时间等。自幼儿园于2004年6月1日成立至今,这样的档案已经建了700多份。

“姓名:张玉坤 病情:重度聋儿 入园日期:2010年3月5日 说话日期:2010年3月20日 第一次开口说的话:妈妈……”

这是乌鲁木齐市启聆聋儿康复幼儿园学生张玉坤的“档案”,自幼儿园于2004年6月1日成立至今,这样的档案已经建了700多份。

5月17日,记者在位于喀什西路的乌鲁木齐市启聆聋儿康复幼儿园园长办公室看到,在靠窗的书柜里摆放着一沓普通白纸,上面记录着目前该幼儿园50个孩子的入园时间及说话时间等。

“来我们这的孩子都是聋儿,但他们聋而不哑,我们尽最大努力让他们开口说话。”49岁的园长苏英说,他们会详细记录每个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成长变化,建立他们的“小档案”,并在毕业时送给孩子父母留念。

苏英说,幼儿园收入低,他们没有办法将“档案”建的很专业,就这普普通通的白纸“档案”,还是喀什西路社区工作人员们送的。

“阿姨,春天来了,多美啊,我看到了,也听到了。”这是张玉坤见到记者后说的第一句话。

5岁的张玉坤三年前入园,刚入园时的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苏英把张玉坤的小手放在自己鼻翼两侧,通过鼻翼震动感受“m”的发音,就这样每天坚持给他做听觉和语言训练,半个月后,张玉坤第一次开口说了声“妈妈”,苏英当时激动地抱着小家伙哭了,并把这一刻记录到了张玉坤的“档案”中。

现在张玉坤说话很流利,马上就要从幼儿园毕业了,这份记录了三年之久的“档案”即将画上句号,张玉坤的妈妈打算将“档案”永远珍藏。

“之所以考虑给每个孩子建成长档案,是因为我女儿。”苏英说,在女儿王苏2岁时发现她是一名聋儿,当时做各种努力引导女儿说话,同时每天记录女儿的变化,如今女儿已经考入新疆师范大学学习,而这本记录着女儿变化的“档案”,也成了他们全家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