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父亲节关注听障儿童:父爱唤醒无声世界

父亲节前夕,记者在新疆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见到了晨晨的爸爸。孩子从不会说话到能进行基本的交流,这仅仅是第一步。记者了解到,目前听障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入园难、入校难的问题,希望有更完善的保障体制让听障儿童接受教育。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而对于像晨晨这样的听障儿童来讲,父爱就是那唤醒无声世界的爱的分贝。

听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母亲在妊娠期间滥用了药物造成中毒或患了病毒性感冒感染,也可能是被遗传的,还可能是因为婴幼儿时期的药物中毒……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在最佳医治时期得到语言培训刺激残余听力,听力就会逐渐消失,直至全无。一旦出现了聋的症状,如影相随的哑也就跟着不期而至了,这就是人们平常说的“十聋九哑”。

通向声音的天堂

一群可爱的孩子、墙上贴着的彩画,若不是看到挂在孩子们耳朵上的助听器,或许你会以为来到了“幼儿园”。父亲节前夕,记者在新疆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见到了晨晨的爸爸,当天他收到了晨晨送给他的父亲节礼物——纸折的西瓜。

两年前,三岁的晨晨被确诊为神经性失聪,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知道孩子的病情后,晨晨爸爸辞去了原本的工作,独自带着孩子来到乌鲁木齐。最先找到的是启聆聋儿康复中心,该中心的负责人苏英,因女儿患有神经性耳聋,不甘心女儿沦入无声世界,和丈夫一起走上了拯救女儿的艰难历程。在他们的坚持中,女儿不断地进步,戴着助听器回到了正常孩子人群当中。

在启聆聋儿康复中心,晨晨开始了康复训练,当听到孩子第一次叫“爸爸”时,这个中年汉子热泪盈眶。然而,仅仅依靠助听器,对晨晨来说是不远远不够的,医生建议植入耳蜗。人工耳蜗的价格在15万元至26万元之间,这对一般经济条件的家庭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更何况是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

好心人告诉晨晨的父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联有一个“新疆贫困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项目,可以免费为孩子植入耳蜗。听说这个消息后,这个中年汉子喜出望外,立刻赶到残联申请排队。

人工耳蜗手术对手术适应症有严格的要求,需符合国家人工耳蜗植入标准的患儿才能接受手术,年龄在1岁至6岁(不满7岁),智力正常、有语言基础、耳蜗没有畸形、中低收入家庭的听障儿童。当时的晨晨,第一次筛选并不符合条件。晨晨的父亲没有放弃,继续加强对晨晨的语言康复,大约半年后,晨晨终于在第三次筛选中终于入选了。

根据项目安排,手术后,孩子和家长都将在聋儿康复机构接受为期一年的语言训练,每名孩子训练费用1.4万元将由政府承担。晨晨的爸爸说,“现在儿子已经植入了人工耳蜗,表达能力一天比一天好,简直和做梦一样,感谢政府能有这个项目”。如今,晨晨的爸爸把生活安排的很紧密,白天和孩子一起上课,晚上带着孩子一起做作业,给孩子上康复课,去夜市转转,认认东西,学一些新单词。“虽然学的很慢,但是每天学一点,孩子的词汇量才会越来越大。”他说。

康复中心里,目前有80余名孩子,年龄大多在7岁以内。马老师说,0~7岁是孩子接受语言训练的最好时机,这个年龄段如果没有接受正规语训,以后很难再张口说话。早诊断、早戴助听器、早进行语训,是孩子们开口说话的最好途径。

在走廊和教室里,孩子们咿咿呀呀的声音,听起来很生硬、很稚嫩,然而,对于康复中心的老师和家长来说,孩子们只要敢于出声,就是他们听到的世界上最美的声音了。

保障听障儿童的“普教”之路

从不会说话,到能进行基本的交流,这仅仅是第一步。如何能让孩子步入正常的生活?他们怎么上学?以后做什么工作?未来在哪里?晨晨的爸爸说,目前没有考虑那么多,走一步算一步。

记者了解到,目前听障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入园难、入校难的问题。如果去专门的聋校,用手语交流,好不容易恢复的听说能力,势必又退回去了。即便能进入正常学校,由于接受的信息远比康复机构多,就读学校的老师又缺乏必要的听障儿童的学习指导方法,加上普通学校的特殊教学模式,无法对已康复听障儿童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而家长对孩子的辅导也从听力言语训练上转移到文化课上来,忽略了对孩子的言语矫治。已康复听障儿童在正常学校就读的前一、二年,凭借着在康复机构训练的基础还能够与正常孩子一样去学习、交往,时间一长,由于他们缺乏自我矫治的能力,家长与老师的帮助也有限,这样以来他们的语言清晰度越来越差,慢慢到了别人听不懂的地步。

在此,呼吁政府能创造更完善的保障体制让听障儿童接受教育,并给予弱势群体政策、财政的扶持,让听障患者能够真正“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融入主流社会,创造美好的人生。同时也期待着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听障者的行列之中。(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