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康复知识 教学园地

手工制作活动——可爱的小拖把

根据周主题,担心幼儿将“拖把”和“笤帚”混淆,于是,在美术领域中设计了制作“拖把”这一活动。张艳霞老师在这篇教学案例中不仅详细介绍了活动的目标、步骤,也分享了活动设计思路、活动中注意事项、方法和技巧。

文章作者:河南郑州康园 张艳霞

设计意图:

本周语言主题为生活用品,在制定计划时,担心幼儿将“拖把”和“笤帚”混淆,于是,教师在美术领域中设计了制作“拖把”这一活动。又因为班上孩子的平均年龄为3岁5个月,所以,通过“撕 ”的方法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同时选择颜色鲜艳的皱纹纸以丰富幼儿的色彩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实施班级:
小班

活动目标:

1.能独立完成“撕”纸练习。
2.巩固“拖把”的名称和作用。
3.敢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的劳动成果。

语言目标:
理解动词“撕”。(教师把“撕”输入到口语当中,如“撕一撕”、“撕下来”、“撕完啦”等)

活动准备:

拖把实物和制作好的小拖把教具。
五颜六色的皱纹纸。
双面胶、胶带、剪刀、卡纸等。

活动过程:

教师逐一点名问好,同时检查幼儿的听辅器材工作状况。在孩子应答后与其握手互问“你好”。

听觉描述引出拖把实物:“它是一件生活用品,它上面是一根长长的棍儿,下面是五颜六色的布条做的穗,它可以用来拖地,它是什么?”

老师以请求帮助的形式引领幼儿复习拖把的名称:“我忘记它的名称了,请大家帮我想想,它是什么呀?”了解幼儿对名称的记忆状况。
   
(设计思路: 3岁多的孩子特别希望自己当小大人,喜欢帮助弱者,而教师把自己当做弱者,请求幼儿帮助,这一方法恰巧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孩子表现情况:大部分孩子都忘记或一时没想起来,只有涵涵小朋友表达对了。这时,教师对大家说:“涵涵说对了。”其他小朋友便开始仔细聆听涵涵说的是什么,我再次描述后,大家都记住了。

魔术变变变:(在得到幼儿的帮助后,教师采用变魔术的方式出示教具拖把。)

教师:将耳朵贴在拖把上做聆听状,并告诉幼儿:“刚才‘拖把’告诉我,他会变魔术,他能变出一个可爱的小拖把,大家想不想看看?请大家瞪大眼睛数3下。”(事先将做好的小拖把粘贴在大拖把的杆上,并用手将其挡住,在幼儿数数时,教师分别展示一只手是空的,给幼儿制造假象。待数到3时,教师故作神秘的往手掌里吹一口气,顺手拿出小拖把。)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小拖把,让幼儿欣赏,再次进行听觉描述“它是一件生活用品,它上面是一根长长的棍儿,下面是五颜六色的布条,它可以用来拖地。”并提问:这是什么?好看吗?拖把可以干什么?你想要吗?引导幼儿一一回答:这是拖把,好漂亮呀,拖把能拖地,我想要等。

(设计思路:幼儿对魔术充满着好奇和渴望,教师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幼儿的积极性。并通过对比的形式将实物拖把和制作的拖把联系起来,加深印象。)

孩子表现情况:在这一环节,所有的孩子都集中精力,小眼睛目不转精地盯着,并认真的回答着问题,只是小班孩子的模仿能力有限,常常一句话,教师不仅要重复,还要在完整表达后断句引导幼儿模仿。

制作拖把:
教师将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放在桌子上,请每个幼儿选出自己喜欢的皱纹纸和卡纸。教师将所需皱纹纸和卡纸剪下来,(皱纹纸做拖把穗,卡纸做拖把杆儿),先将卡纸卷成圆筒状,再将剪好的皱纹纸粘贴在卡纸上。并不时进行语言输入“红色的拖把,天天喜欢黄色的,蓝色的拖把杆儿”等。

(设计思路:通过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充分说明教师在课堂上给幼儿创造了开放的选择空间,培养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审美)

示范撕纸:像老师一样撕,慢慢的撕,撕一撕,岳岳撕好了,涵涵撕得非常好。

幼儿进行操作。观察并帮助动手能力弱或操作有误的幼儿一同完成。
   
(设计思路:在给幼儿自由空间的同时,教师也同样关注每一位幼儿,对能力弱的孩子给与及时的帮助)

孩子表现情况:大部分孩子基本能够完成撕纸,个别幼儿撕得很乱,甚至会撕断。这时,教师便可以给幼儿折一个印,让幼儿顺着折痕慢慢地撕。

展示拖把的作用:教室的地面脏了,请大家用自己的小拖把拖一拖吧。

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把自己制作的拖把让学校里的老师和小朋友看一看吧!

展示劳动成果,不仅自己欣赏,还锻炼了幼儿的胆量和能力,增加了对手工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