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康复知识 教学园地

感觉统合训练Q&A

感统训练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什么是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原因有哪些?如何初步判断感觉统合失调问题?聋康网特别整理了感统训练相关知识。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根源,是来自幼儿期的感觉及运动发展。可见,感觉及运动发展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幼儿在生活中会表现出多动、任性、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经检查发现:问题的根源并非某种疾病导致的,而是因为幼儿大脑的整合功能发育不良所致,这种现象即为感觉统合失调。

基于感统训练的重要性,聋康网特别整理了感统训练相关基本常识。

Q:什么是感觉统合?

A: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理论首先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家爱尔丝博士根据神经生理学理论,于1972年提出的一套完整、综合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所谓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将来自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平衡觉、本体觉等,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的前庭觉进行过滤和辨识,然后把重要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协调整合后,形成知觉,再指挥身体作出正确的反应,这个过程是吸收有效信息和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即感觉统合,简称“感统”。

大脑复杂工作图

Q:什么是感觉统合训练?

A:感觉统合训练简称“感统训练”,是以游戏的形式来丰富孩子的感觉刺激,针对孩子感觉统合发展的水平而精心设计的感觉统合活动项目,孩子在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时,做出适应性反应,以促进大脑功能的完善,预防或纠正感觉统合失调现象,从而刺激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感觉统合训练不只适用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正常的孩子通过感觉统合训练也能起到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的作用。

Q:儿童为什么需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A: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根源,是来自幼儿期的感觉及运动发展。感觉统合训练可以直接刺激到孩子脑干层次的细胞,协调孩子神经系统的组织及整合功能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及动作的协调能力,使其改善改善人际关系、学会表达情绪,树立自信心,以及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Q: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A: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息无法在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中进行有效的组合,孩子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而使机体不能和谐运作的现象。如看到了笔,想把它拿到自己手里,但却不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手来完成拿笔的动作。

Q: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有哪些?

A:(1)胎位不正产生的固有平衡失常。
(2)因剖腹产导致孩子在出生过程中没有经过正常产道的挤压,从而失去了第一次触觉学习的机会。
(3)天生的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轻度大脑功能异常。
(4)保护过度或活动空间太小,缺少各种运用的机会,如爬行不足等。
(5)过早使用代步车,造成前庭觉和本体觉没有很好地得到训练。
(6)父母忙碌,对儿童缺少足够的触摸、爱抚和情感交流,造成儿童大脑感觉刺激不足。
(7)过多考虑安全因素,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
(8)家长不注重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训练。
(9)缺少同伴互动环境,造成语言发育迟缓。

Q:如何初步判断感觉统合失调问题?

A:孩子是否感觉统合失调可以根据以下表现作出初步判断:

(1)活动量大,不能持久静坐,注意力不集中。
(2)体态笨拙、动作协调性欠佳,平衡能力较差,易摔跤。
(3)讨厌被触摸,对一些触觉信息刺激有厌恶感。
(4)做事或写作业磨蹭。
(5)黏人,好哭闹。
(6)常常对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喜欢旋转。
(8)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攻击性强。
(9)吮手指、咬指甲、咬人。
(10)适应新环境有困难、处理事情缺乏计划而显得杂乱无章。

Q:感觉统合训练应遵循哪些原则?

A:感觉统合训练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性原则:要保证孩子的安全,老师自身也要注意安全。
(2)快乐原则:训练中可适当降低运动强度或改变游戏规则,让孩子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积极反馈原则: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4)因人而异原则:训练内容应根据孩子年龄及失调的特点进行设计,设计的活动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5)循序渐进原则:训练活动的安排应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切入,由易到难地安排,循序渐进,避免孩子一开始遭遇挫折而拒绝训练的情况发生。
(6)游戏性原则:要把感统训练的器械当玩具,使每种器械创造出更多生动有趣、轻松愉快、一物多用的玩法。把训练寓于游戏中,激发孩子强烈活动的欲望。

Q: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会有哪些表现?

A: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容易挑三拣四,难以和他人同乐,很难与他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甚者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视觉感不良:表现为尽管长时间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写字时偏旁部首常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算术,常抄错题。

听觉感不良: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

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

Tips:关联小概念

前庭觉:前庭体系必须和平衡体系保持密切的协调,人类才能理解视听讯息和身体间的正确关系,进而作出应有的行动,这便是所谓的前庭平衡。处理前庭平衡的整个感觉系统,则称为前庭觉。包括视听嗅味等感觉,头部和颈部的所有活动,以及这些讯息和大脑功能区脑细胞的互动,都属于前庭觉。

本体觉:它是全身肌肉关节的感觉输入,是人体肌肉、关节运动神经组织、身体神经组织和大脑长期互动练习过程中,协调出的自动身体的能力,又称为身体地图或身体形象,医学上又称为人体深度觉。

触觉: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

听知觉: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至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纤毛细胞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听知觉是在听觉基础上对某种事物发出的声音的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