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记甘肃省残疾人艺术团舞蹈演员刘鑫

心言手语的舞者

2005年央视春节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经典节目《千手观音》,以独特的艺术魅力震撼全国观众。刘鑫,这个土生土长的兰州小伙,就是舞台上压阵的“男观音”之一。

刘鑫出生于兰州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自幼生得白皙、清秀。1980年夏天,出生才10个月的刘鑫浑身出麻疹,高烧至41.5度,导致失聪。从此,他生活在一个无声无息的寂静世界里。七八岁时,看到周围的小朋友都去上学了,他不解地“问”妈妈自己为什么不能去。妈妈吞吞吐吐地“告诉”他:“你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你是个聋人。”很长时间,刘鑫为自己的残疾自卑。经过妈妈的开导,他渐渐懂得,自己虽然身体残疾,可志不能残,和健全人一样,要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9岁时,刘鑫进了兰州盲聋哑学校,接受特殊教育。秀外慧中的刘鑫一踏进学校的大门,就爱上了律动课。老师敲击皮鼓,他仿佛听到了“咚咚”的声音,让刘鑫感到了节奏和快乐——纯美的艺术之梦自此在寂静无声的世界中萌发。从此,他一步一步走进多姿多彩的艺术殿堂,并与舞蹈结下了不解之缘,以一个聋哑人特有的方式,向人们倾诉残疾人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

刘鑫曾参加过一个健全人的舞蹈培训班。报到那天,人们诧异地围住了他。别样的眼神使他的自尊心被深深刺痛,难道聋哑人真的不能学舞蹈吗?他用心倾听优美的旋律,用舞蹈的语言,唱出自己的心声。

在排练中,刘鑫比任何人更勤奋。演员们都休息了,他仍然加班加点苦练,感悟肢体语言的寓意,力争每一个动作,都能达到编导老师的要求。终于,在18岁那年,他以表演《喜盼》获得第四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舞蹈组第一名。四年之后,又以舞蹈《搏回蓝天》,夺得第五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舞蹈组第一名,并且进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

《搏回蓝天》表演技巧要求高,舞蹈动作难度大。为了一个动作,刘鑫要反复练几百遍。白天练,晚上练,排练场上练,宿舍里练。腿磕青了,手碰破了,嘴起泡了,人变瘦了……他仍然练,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在无声的世界里,聋人跳舞如何感受音乐的节奏?刘鑫告诉记者:“我的耳朵永远无法听到美妙的音乐,每次跳舞时都由手语老师用手势把音乐的节奏传递出来,但我可以用眼睛来捕捉节奏,用心去感受、去舞蹈。”刘鑫的独舞《太阳鸟》,曾给不少人以震撼:金光灿灿的“鸟儿”,在辉煌眩目的氛围中,以优美的舞姿演绎着飞翔与成长的快乐,艺术地揭示出“生命就是追求”的真谛。这正是刘鑫成长的缩影和写照。

采访口不能言、耳不能听的刘鑫,发手机短信,是一个好办法。刘鑫在短信中说:“舞蹈是我生命的另一种语言。”

舞蹈《千手观音》以前是12名女演员表演,直到去残奥会上表演时才最后增加了9名男演员,定格成21人舞蹈。男孩子的手比较粗,而且手、肩、肘等关节比较僵硬,要想演出柔中带刚,刚中有柔的动作,必须进行一番严格的训练。为了让手部动作没有男女差别,刘鑫每天早上起床都压手部关节,还照着镜子看与女演员手部动作有什么差异,然后在底下苦练。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里,属刘鑫练得最刻苦,流得汗最多。他曾几次晕倒在排练场上,但仍然咬紧牙关坚持排练。

几年来,在“心言手语”的无声世界里,刘鑫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国内外巡回演出200多场,出访美国、瑞士、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登上了美国卡内基音乐厅和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世界两大顶级艺术殿堂。在雅典残奥会闭幕式、央视春晚等多次大型活动中,他都以一个舞者的身份参与其中。2006年,他被评为“甘肃省十大杰出残疾人”。

成绩和荣誉,见证了一个热爱舞蹈的聋哑孩子成长,从青涩到成熟。

生活中,刘鑫还是个特别懂事的好青年。盲人歌手杨海涛,和刘鑫同是从甘肃选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不论演出还是生活,刘鑫经常主动陪伴和照顾他,打饭、洗衣,端洗脸水……不管排练后有多累多忙,演出完有多晚多辛苦,刘鑫总会先把杨海涛安排好,自己才休息。吃鱼时,细心的刘鑫把带刺的鱼从海涛碗里悄悄取出,把刺一个一个取掉,再悄悄把鱼放进海涛的碗里。遇到搬道具、提行李的事,刘鑫也是主动抢在别人前头干。虽然都是一件件身边的小事,但却带动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全体聋人演员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

现在的刘鑫依然陶醉于他的舞蹈世界中。一个生命的舞者,用无声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色彩的斑斓世界!在他心里还有两个美好的愿望:在2008残奥会开闭幕式上演出;代表甘肃参加全国残疾人艺术大赛,拿到好成绩。写到这儿,刘鑫说:“我盼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