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可辨汉语四声的国产人工耳蜗面世

2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领衔的研究小组,历时近10年成功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多道程控人工耳蜗”,从而一举打破了由澳大利亚、美国、奥地利等少数国家垄断这项技术的局面。经检测,这种多道程控人工耳蜗可分辨汉语四声,其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其价格比3万美元左右的进口同类产品大大降低,从而为众多承担不起人工耳蜗植入治疗的聋障患者带来了希望。

统计显示,我国现有听力语言障碍者2000多万人,每年新增先天性耳聋患儿约3万名。而先天性聋哑的早期干预治疗十分重要。倘若待到青少年时期再矫正,患者很多器官已发育成熟,效果将大打折扣。

人工耳蜗与助听器不同,前者用于听力重建,而助听器仅用于听力补偿。该装置利用声电转换装置取代聋人耳蜗内丧失功能的毛细胞,刺激听神经,再由大脑产生听觉。我国从1995年开始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治疗。但是,以往人工耳蜗完全依赖进口,售价高达3万美元左右的进口产品,使大多数患者望而却步。因此,人工耳蜗的国产化亟待实现。

据了解,由王正敏院士领衔研发的这种人工耳蜗根据汉语发音的特点设计,可被长期植入内耳。使用者不仅能分辨各种环境声、元音和辅音,还能分辨汉语四声,尤其适应国人助听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