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从无声到有声 高美兰用爱“唤醒”有声世界

采访对象:今年50岁的高美兰,是天津市儿童福利院的语训教师,所谓“语训”:是指在高分贝助听器的协助下,帮助那些因听力严重受损并阻碍了语言正常发展的重度聋儿渐进恢复语言功能,尝试与人沟通、交流的训练课程;同时也负责纠正一部分因脑瘫或者唇腭裂而导致的发音障碍。这是让一个从来都听不到声音的孩子从无声到学会发声的艰难起步,也是一次又一次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的耐性挑战……更何况高美兰所面对的,还都是一些心智不全的幼小患儿……刚一毕业就到福利院工作的高美兰,对这个院子、对这个院子里的一切,一棵树、一朵花,都太熟悉,同时也太珍惜了。

  
用高老师的话说,自己的大半生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基本上在家呆的时间,都没有在福利院里呆的时间长——

  
年三十儿打来的电话

  
除夕夜,正在厨房里忙碌的高美兰,突然被一阵电话铃声打断……这大过年的,会是谁呢?一边猜测,她一边用围裙擦了擦手——

  
一个稚嫩而又兴奋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是高老师吗?

  
她听出这是她曾经教过的一个孩子:“高老师,我是XXX,您看,我已经会打电话了,您听清楚我了吗?今年夏天,我就可以上学了……妈妈说,这都是您的功劳。”这真是最好的新年礼物。再没有比能亲耳听到自己辅导过的孩子,用他们稚嫩的童声去唤你一声“高老师”,更让人感到希望和安慰的了。

  
作为他们的语训老师,高美兰深知在这份简单的问候里,蕴涵着怎样的泪水和汗水、希望与绝望。对于一个患有先天性重度听力障碍并导致语言功能几近丧失的孩子来说,不仅能够拿起电话给老师拜年,甚至还可以背上书包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到学校里去念书……这似乎是只有在天方夜谭中才会看到的奇迹。

  
众所周知,幼儿的语言发展主要靠模仿,首先要听得到,才能说得出。一个连听都听不到的孩子,怎么就会说话了呢?这中间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有着怎样难以言说的艰辛?

  
这已经不是第一个因为接受了高美兰的“语训”辅导而被小学正式录取的例子。

  
从无声到有声

  
对于一个健全人来讲,似乎很难想象没有声音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那甚至不是简单一个“寂静”就能表述的,那是一个无声世界,就像一场永不散场的无声电影,你身处其中,无力逃遁。最重要的是,你和世界失去了最主要的联系和沟通方式,因为不会听,所以不会说,甚至不会发音,除了哭以外,也许连哭都是嘶哑的,这有多悲凉……

  
高美兰永远忘不了那些孩子第一次被家长或老师牵着手带到语训教室里来的情景:由于没有“听”觉,这些患儿,就像是一台不会接收更不会输出的收音机,常常表情呆滞、脾气暴躁,对人对事充满戒备,多数都有自闭倾向。

  
他们有的一进屋就大吵大闹,有的逮什么摔什么,还有的跳到沙发上去蹦起来打高美兰……为了和孩子们一点点熟悉,高美兰每次都会从家里带一些水果、小食品过去,小孩子无论如何,对于味道总是最敏感的,香甜好吃的食物总是可以让他们安静下来……这之后每次去超市,高美兰就是不说,丈夫和儿子也会主动帮孩子们买一些好吃的糖果和饼干。

  
高美兰表面不急,其实心里面却是比谁都着急。她深知“语训”是一个越早进行才会越有效的语言康复工程,患儿接受“语训”的最好时机,就在0-3岁。错过这一时期,很可能一生就只能与寂静为伴。尤其是当这些孩子刚接触到助听器的一刻,也就是说,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听”到声音,由一片寂静的无声世界进入到人声鼎沸的有声世界……很多孩子无法适应,只要接触到助听器,就会表现得无比狂躁。这就好比让一个已经适应了黑暗的人突然去晒太阳一样,无论是刺眼的光还是刺耳的声音,打破的都是他们原有世界中的平衡与宁静……每当这种时候,高美兰都会耐心地替他们把助听器取下来,以免让孩子对助听器产生厌倦和抵触。这之后,她会陪他们一起玩,然后在玩的过程中,尝试着去平复他们的情绪,并允许她再和他们一起玩“听声音”的游戏……为了更准确地体会聋儿的内心世界,她也尝试过用耳塞长时间把耳朵堵住,好让自己陷入到只有图像没有声音的情境之中——学会和孩子们一起“感同身受”,是高美兰给自己提的一个小要求。

  
“语训”使她成了“痴人”

  
“语训”工作的繁重,最主要还在于老师与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完全是一对一的。你对这个孩子行得通的课程以及教授方法,也许在那个孩子身上就行不通。基本上是每训练一个孩子就要拿出一套方案。

  
几年来,高美兰用过日子省下来的钱,买了不少“语训”方面的资料和杂志。

  
有的方法,可以从书上借鉴,有的,却找不到能够拿来一用的范本。

  
高美兰就自己尝试摸索,比如她选择用安静而旋律轻快的音乐对孩子们进行最初的声音启蒙,很多孩子一听到音乐,就会自然安静下来,手脚还会随着节拍一起摆动……每摸索出一点心得,她都会专门在一个小本上记好。

  
为了给孩子们示范出最标准的发音,高美兰即使坐在公共汽车上,也会不停琢磨:比如,这个“鸟”字到底要怎么发音最好?舌头抵在上齿的哪个部位才最准确、最合理?每一个字,都要这样反反复复、仔仔细细去琢磨,有时候琢磨得忘了身边的路人,有时候就琢磨得坐过了站……用心思考的人,即使身处闹市,也同样可以心无旁骛。旁人不知道,还以为这女人精神有问题,为什么这一路之上总是要念叨同一个字呢?

  
晚上回到家,吃过饭,还在琢磨;

  
跑到洗手池边洗个手,又开始对着镜子琢磨;

  
看会儿电视新闻,看着看着就注意起主持人的发音和口型来,一边看,一边跟着学,丈夫和儿子知道她又在“用功”,大多笑笑并知趣地躲开……

  
有人问她,你用得着这样拼命吗?你努力半天,那些孩子也许连一个字都听不懂。你以为他们真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去学校读书吗?

  
高美兰点点头说,“这就是我最想看到的。”

  
也有最灰暗的日子

  
人生百年,谁都会遇到沟沟坎坎。

  
高美兰也有过不幸的过去:当年父母过早地离去,撇下他们兄妹几个。她年龄最小,那些和母亲相关的记忆,也最少,再加上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所以外表好强、上进、懂事的小美兰,其实内心里对于双亲的思念,反而是比任何人都要强烈。也正因为这,使得成年后的她,每每目睹到别人生命中的不幸,总能生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她懂得,人与人的心,是相通的。

  
遇到想不明白的事,你只要把自己设想成对方,答案也就出来了。

  
在最不开心的日子里,她强迫自己静下心来读书。

  
看着看着,结果就真从书里找到一把开启心灵的金钥匙——

  
要感谢太阳,因为它给了我们温暖;

  
要感谢月亮,因为它在黑夜里给我们光明……

  
要感谢四季,是它令世上万物生长有序;

  
要感谢落叶,是它带走了秋天的悲凉……

  
短短几行句子,就像是在一片灰暗的天空中划亮的火柴,将她的生命、将她看待生命的角度,刷一下就照亮了。

  
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高美兰彻底从自身的命运中走了出来,她懂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字:感谢。

  
所以当她一字一词地教给那些患儿,什么是“妈妈”、什么是“爸爸”、什么是“花”、什么是“树”、什么是“太阳”、什么是“天空”的时候,她自己首先就感动了,然后才会怀着一颗澄净的心,去把这种感动传递给另外一些更加澄净的心灵。

  
“语训”课程,说到底,是一门爱的课程。

  
是除去细心、耐心、恒心之外,还需要一颗童心、真心以及爱心的工程。

  
它难吗?它不难吗?

  
又一个生命里的春天来临了——

  
高老师拾掇了一下阳台上的小花,耳朵听着音乐,手还一刻不拾闲地给花儿锄草、浇水、剪枝……她望着这些欣欣向荣的小生命,就像望着福利院里那些期待着爱和雨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