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瑜 报道摄影
故事导读
在她看来,自己是丈夫的徒弟、秘书,然后是妻子;在丈夫眼里,因为妻子,生活才更精彩。
他们都是不幸的聋哑人,但小小理发店,让他们幸福地生活着。
外观上看,忠县花桥镇街上的“友乐发廊”与别的发廊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每个进入发廊的顾客,都要在一本笔记本上写下自己需要服务的内容——发廊的主人是一对聋哑夫妻,男的叫余成伟,女的叫李红艳。熟悉的人们都亲切地称它为幸福的“夫妻店”。
23日一早,记者走进这家“夫妻店”时,已是座无虚席。记者比划着要采访夫妻俩的手势(记者不会哑语),余成伟左手高高地举着电吹风,用右手拿过一个本子,塞到记者手中。
这是一本工作笔记,本子右上角用一根麻绳系着一支圆珠笔。“你需要做什么发型”、“我化个新娘妆”;“您刮胡子不”、“算了,这次暂时不需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一些对话。
“平时我们来理发,就是靠这个本子和他们交流。”一名顾客说,这样的工作笔记本,余成伟家已有十几本。
用笔和本子交流是女主人李红艳的发明,也是最让余成伟激动的见面礼。
“爱上了他的笨劲儿”
他交流很困难,她成了他的“秘书”。
余成伟家住忠县花桥镇花桥社区2组。1975年出生后不久,一场大病让他成了聋哑人。1992年,余成伟开始学理发,后来有了自己的理发店。
余成伟没上过学,不会哑语,也不会写字,与顾客交流很困难。1993年5月的一天,一位50来岁的顾客躺在椅子上睡着了。看着顾客一头短短的白发,余成伟想到天气热了,又不忍心打扰熟睡中的顾客,就自作主张,为顾客理了个光头。
“谁让你剃光头了?”顾客一觉醒来,暴跳如雷。
余成伟什么也听不到,看到顾客气势汹汹的样子,他明白闯祸了,急得一个劲地道歉。
这事以后,余成伟翻看起了儿时的小人书。后来,他就画了很多理发的动作贴在墙上,让顾客对着图样选择服务。
2000年,李红艳第一次走进余成伟的理发店,惊奇地发现店里墙上张贴着好多图像,有光头、平头、分头,还有刮胡子、修面的图样,让顾客选择。在洗头冲水的地方画了两个大小不同的拳头,分别表示“洗重点”和“洗轻点”。
“都是他自己画的。”李红艳通过笔记本告诉记者,这是以前余成伟与顾客交流的唯一方式。
“爱上了他的笨劲儿。”李红艳取下余成伟画的那些歪歪斜斜的头像,张贴上新买来的流行发型的广告图;用“洗轻点”和“洗重点”替代那两个拳头的图画;添置了一本笔记本,在笔记本上系上一支笔,用作与顾客沟通的工具;精心制作了一个镜框,把各种服务的名称、价格都明码实价地张榜公布。
“你需要做什么发型?”“用什么洗发水?”李红艳成了余成伟的秘书,她拿着笔和本子细心地记录着顾客的要求,然后再告诉余成伟。
“这样的‘小偷’我喜欢”
偷学理发技术,让他意外收获了爱情。
按照余成伟的说法,李红艳这个媳妇加“秘书”,是他当“小偷”赚回来的。
不过,李红艳说,“这样的‘小偷’我喜欢。”
余成伟当“小偷”,不偷别样东西,只“偷”学技术——余成伟的手艺虽不错,但顾客多是中老年人,他发现自己的理发技术已跟不上潮流,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接受他的服务。1999年,余成伟决定到县城出名的“毛毛发廊”偷学技术。
余成伟担心没人愿意教一个聋哑人,就悄悄地在发廊瞟艺。他每周去一次,在发廊里要么理发、要么洗头,细心记下师傅操作的每一个要领。
时间久了,发廊的人发现这个顾客来得早,但几乎是在发廊关门时才离开,洗完头后总是一句话也不说,默默地站在师傅身后看理发、染发等,有时还禁不住跟着师傅的手势挥舞,做着理发状。
“他是来瞟艺的。”发廊老板得知余成伟的情况后,没有赶他走,而是让他继续学技术。发廊里一好心人看到余成伟勤学上进,就把同是聋哑人的李红艳介绍给了余成伟。
李红艳上过3年聋哑学校。跨出校门后,在城里擦皮鞋。结识余成伟,李红艳被眼前这个高大、执著的男人感动了。
2000年,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师傅,受小女子一拜”
在挫折中走过,丈夫成了她最崇拜的师傅。
有了漂亮能干的李红艳,余成伟的理发店人气越来越旺。看到丈夫忙得抽不开身,李红艳不甘心给他当助手,她也要学理发。
李红艳为第一位顾客理发非常紧张,技术也不过关,一不小心就在顾客的后脑勺上划了一道小口子。她顿时手足无措,一边连连弯腰点头道歉,一边急忙拉过余成伟帮着解围。
“没事,哪个都有个学习过程。”顾客一点没生气,写下这句话交给了李红艳。好强的李红艳却一直闷闷不乐。
空闲下来,余成伟陪着李红艳,回忆起自己学艺的经历。余成伟能独立操作后,因他是聋哑人,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他的服务。他说:“你比我幸运多了,至少顾客能原谅你啊。”偎依在丈夫身旁,李红艳破涕为笑:“师傅在上,受小女子一拜。”
“顾客的理解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如今,李红艳的理发技术越来越好。她说,这离不开丈夫的开导和顾客的理解,她一直保留着那位顾客留下的纸条。
“夫妻店让更多人幸福”
他们有一个想法,将技术传授给其他聋哑人。
“让更多的聋哑人有一技之长,是我们的梦想。”余成伟和李红艳发现,很多聋哑人因交流困难,经受不住挫折,丧失了自信和勇气。夫妻俩决定,减免费用,帮助聋哑人掌握理发技术,把“夫妻店”办成聋哑人自立自强的摇篮。
聋哑人姜春红是“夫妻店”的第一个徒弟。让姜春红感到特别的是,走进“夫妻店”,李红艳首先讲述的是余成伟从小没上过学、8岁就知道摆小人书挣钱、9岁学会修补技术、10岁当了炕茧工人、12岁远赴深圳打工的故事。
“师傅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姜春红说,这些故事都是李红艳一点一点收集起来,然后讲给每一个学艺的聋哑人听。
花桥镇初级中学教师潘祖纯说,余成伟他们的“夫妻店”不但服务态度好,技术过硬,夫妻俩还将自己的幸福生活延伸,惠及更多聋哑人,“夫妻店”已经走出了家的范畴,是一间真正幸福的“夫妻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