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残疾人能上学,还能留下就业

这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坡上栽满各种果树,成群的鸡悠然自得地啄食,艳丽的牡丹花开得灿烂,原生态的农家场景让游客大呼“新鲜”。

自4月1日以来,在溧水县特殊教育学校实训基地开幕的第四届牡丹节异常火爆,已有2万多人慕名来到这里踏青游玩。在这个特殊的基地里,残疾人学生不光能上学,还能在这里就业。

养鸡能手爱捡蛋

陈巧生(化名)提着一桶鸡食,还没倒进食槽内,漫山遍野的鸡就“咯咯咯”地围过来,它们边吃边刨,有的甚至蹦到槽里去了。

在学校老师的“翻译”下,陈巧生用手语比划着和记者进行了简单交流。1992年,他从溧水县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毕业,之后进入县胶鞋福利厂工作,但1997年企业改制停产,他下岗了,于是向学校求助。

这一求助,让校长葛华钦萌生了一个想法——在校内办一个养殖种植基地。2001年,基地筹建后,陈巧生成了学校的一名养鸡员。如今,除了周日回家外,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养鸡上,每月可以拿到700元工资,学校还给他交了440多元的五项保险。

花农最爱闻花香

这个季节去基地,到处都是沁人心脾的花香。面前的养花人孙晓娣也是位聋哑人。

在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下,孙晓娣负责牡丹园的锄草除虫等工作。当问起什么让她最开心时,孙晓娣深吸了一口气,一旁的老师给记者翻译为“闻花香”。

孙晓娣比划着告诉记者,上周六,她带着12岁的儿子来牡丹园,儿子开心地在牡丹园里做着各种鬼脸,还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她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她知道,那是儿子对她工作的肯定。

残疾人就业探索出新路

“现在南京也有不少残疾人专门就读的学校,但学生毕业后,一般都推向社会,让他们自谋职业。”校长葛华钦说,考虑到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学校在2001年8月规划并筹建了这个实训基地,重点探索农村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即轻、中度智障学生在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再延长3年,重点加强种植和养殖职业技术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只要学生愿意,就可以到基地就业。到目前为止学校至今已有20多名学生正式签订就业协议,负责基地内果树和花卉等的管理。

经过几年的运转,基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血”功能。葛华钦自豪地说,一到周末,周围居民、周边地区的人们就赶到这垂钓、赏花、买农家菜和家禽……基地培育的牡丹也非常抢手,还销到了上海、苏州等地。鸡、鱼、果、菜、蛋等也都能卖钱,去年,基地纯收入超过了30万元,今年的目标是突破100万元大关。

现在,基地准备扩容到1500亩,可以帮助500名残疾人进行培训和就业。学校还准备吸纳社会资金,开办一个水果深加工厂,最好是适合这些残障学生手工操作的,目前这一方案正在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