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感谢命运,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手语歌。当你走近依靠手语的特殊群体,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这首歌的深刻内涵。
在全国第18个助残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天门市特教学校,感受到这里不同的天空。相比之下,我们应该感谢上苍的恩赐,感谢命运的宠幸。
懂得感恩,他们才不会鄙视自己
12日,星期一。记者看到一次独具特色的升旗仪式:
伴随着国歌的韵律,100多名学生整齐划一地用手语“演唱”着。校长彭碧娟笑着说:“没见过吧?”
让失聪儿坚持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很多人不可思议。不过,在彭碧娟看来,这是帮助这群聋哑儿童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懂得感恩,他们才不会仇恨社会,鄙视自己。
走进教室,看到那一张张同样活泼可爱的面孔,你真不敢相信他们是一群失聪失明的儿童。他们听不到小溪潺潺的流水,看不到湛蓝的天空,无法用声音来表达他们的爱,他们却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看到有外人进来,他们显得特别高兴,脸上堆满微笑,不停地向记者挥舞着手语。一旁的老师翻译道:他们在向你问好。
天门特校拥有8个聋教班、1个视障班和1个语音康复训练班,学生100多人,学费和食宿全部免费。“除了教会他们感恩,更要教会他们一技之长,才能残而不废。”彭碧娟说。
根据残疾人的需要,天门特校把职业教育摆到突出位置,开设缝纫、按摩、理发、器乐、编织等专业,因人而异实施职业技能培训。
学会感恩,残而不废。这一理念之下,一批又一批命运多舛的学生学到谋生技能,改变了命运。听障生杜卫华以技艺精湛和作风扎实,成为一家服装厂的部门主管,彭少军、彭艳军两兄弟在广州开办了服装厂,聋生张红军在汉正街承包服装厂,理发学生韩高斌,毕业后赴深圳开办大型美发厅。
学校从开办至今,学生就业率达到100%。
去年12月,天门特校代表中西部省市在全国特教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天门也被国家教育部、民政部、中残联授予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称号。
只要有爱,人人都能成为海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