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长沙市天心区西牌楼社区举行的残疾人康复运动会上,盲聋哑儿童开心地玩游戏。
图为长沙市雨花区湖橡社区“雷锋超市”为残疾人赠送大米、油等生活物资用品。
图为湖南省特教中专的学生们踊跃为地震灾区献爱心。
本报记者郭立亮摄本报记者沙兆华孙敏坚 我省有残疾人达408万。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和谐社会建设的春风中,残疾人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爱。但由于自身局限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残疾群体生活难、就学难、康复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在日前召开的省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三难”问题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焦点。大家表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不仅为残疾人事业描绘出了未来的蓝图,同样为破解“三难”提供了无限的动力支持,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残疾人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三难”问题有突破
“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残疾人工作全面推进、残疾人状况明显改善,5年来,大部分残疾人的医疗、康复、生活、就业就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观。”省残联理事长肖红林说。
恢复正常的身体机能,是每个残疾人的期盼。残疾人康复是一条残疾人回归健康之路,而康复站就是这条路上的爱心家园。初夏的中午,株洲市荷塘区水竹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室里,34岁的社区居民袁婷正在进行手抓练习。社区建立康复训练室两年来,她是这里的常客,通过训练,她因工伤而萎缩的右手明显好转,原来连扫帚都握不住的手,现在可以握住筷子,还能打毛线衣了。社区刘主任告诉记者:“水竹社区75个残疾人,其中一半通过了在社区的康复训练,残疾程度都有所减轻,别看这些仅仅花费了2万元的康复训练器材,但可以改变残疾人一生的生活质量。”
目前,全省1650个社区成立了社区康复指导站或服务站,宽裕的训练场所、充足的康复器材,使全省59万名残疾人在社区得到有效的康复。
为了使残疾儿童在蓝天下自由飞翔,我省不断加大帮助盲、聋哑、弱智残疾儿童少年进校园的力度,6万多适龄儿童正沐浴着知识的力量,茁壮成长。超超是邵阳县黄亭市镇一名8岁的听力残疾学生。2007年下半年,他就读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王老师为他安排了一个“助学伙伴”———奇奇。奇奇是超超的同桌,负责超超的功课辅导,两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两人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超超还被评为三好学生,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
5年中,我省残疾儿童的入学率达到73.27%,全省并落实“两免一补”,为残疾儿童少年减免学杂费160多万元,还资助残疾儿童3.8万人次,资金达300多万。
近5年来,为了使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省加大对弱势残疾群体的救助力度,在全省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为8236户残疾人新(改)建住房,将全省8.93万残疾人纳入城市低保,12.3万名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农村孤寡残疾人普遍得到“五保”供养,为此,5年来,共投入低保和供养资金达到了11亿元。
“三难”依旧是瓶颈
但是,残疾人康复、就学等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省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三难”依旧是制约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瓶颈。
“残疾人最需要的是康复。可我省的基层康复网点,根本满足不了残疾人的需求。”省残联副巡视员于洪礼痛心的介绍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6月3日,省人民医院接诊了会同县连山乡病人、刚刚三十出头的王韩雨。王在1998年外出打工时摔断了右腿,由于耽搁了治疗,王韩雨整个右腿坏死,并引发腰部肌肉萎缩。省人民医院接诊医生看到王韩雨的病情,遗憾地告诉他,如果当初右腿安上假肢,再辅助长期的康复锻炼,他还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的行走生活。而现在,由于耽误了康复,他只能终身躺在床上,让年迈的父母为他操劳一生。
王韩雨的故事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我省残疾人康复网点的不足和康复工作的滞后。据了解,全省4550个社区,建有康复站的仅占103,在广大的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甚至根本没有启动。绝大多数残疾人得不到有效的康复指导和正确的康复锻炼,这不但给残疾人自身造成很多的影响,而且也给其家庭带来了诸多不便。
残疾学生的就学也不容乐观。据了解,我省只有70个县(市、区)设立了特教学校或是特教班,接受残疾儿童受教育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全省10.3万名适龄残疾儿童,家庭贫困的占70%,没有政府特殊的优惠政策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他们中的大部分可能根本进不了校门,进去了也面临辍学的危险。
残疾群体生活困难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据省民政厅的统计,我省有150多万残疾人处于贫困的边缘,对他们的社会保障措施却是个空白。如常宁市5.3万残疾人,享受城市低保的只有3000人,享受农村低保的1.8万人,另外3万余残疾人,缺乏抵御天灾人祸、疾病的能力,常年在贫困线上徘徊。
齐心协力破解“三难”
没有残疾人的富裕就谈不上小康,没有残疾人的幸福就谈不上和谐。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必须举全社会的力量破解“三难”,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副省长徐明华在日前召开的省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充满感情地说:“各级党政部门要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济’为目标,着重从残疾人康复、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开展为残疾人办实事活动,努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此外,我省还将出台《湖南省残疾人扶助办法》,推动残疾人康复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立法进程,从法规制度方面全力推进残疾人事业的顺利发展。”
破解残疾人“三难”,民政、教育、卫生等各职能部门责无旁贷。省民政厅副厅长张成桂介绍,我省将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等生活救助政策,保证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享受有关生活救助待遇。逐步建立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补贴制度,减轻残疾人参保负担,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覆盖率。按照重点保障和特别扶助的要求,着力解决好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家庭的特殊扶助问题。而残疾人的“娘家”省残联,也将继续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聋儿康复、精神病防治、辅助器具服务等一批重点工程,精心打造残疾人康复服务品牌。而农村及边远地区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体系和残疾预防体系也正在建设中。同时,我省将全面推动特教学校建设,强化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指标体系中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指标的考核力度。在落实国家各项助学措施的基础上,制定并完善对各阶段残疾学生的辅助资助办法与优惠措施,提高助学标准、扩大受益覆盖率,确保贫困残疾学生和家庭贫困的残疾人子女读得起书。
我们相信,在这个不缺乏爱心的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残疾人“三难”瓶颈必将破解,广大残疾人必将拥有一个幸福的未来。
相关链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摘要)
(四)保障残疾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将残疾人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和完善残疾人医疗保障有关政府补贴政策。逐步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保障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需求。
(十四)加快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有关无障碍建设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建筑物等必须建设规范的无障碍设施,已经建成的要加快无障碍改造。加快推进与残疾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住宅及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的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交通运输、铁路及城市公共交通要加大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力度。要完善残疾人驾驶机动车的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公共停车区要优先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公共机构要提供语音、文字提示、盲文、手语等无障碍服务,影视作品和节目要加配字幕,网络、电子信息和通信产品要方便残疾人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摘要)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并给予寄宿生活费等费用补助;对接受义务教育以外其他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资助。
第三十六条国家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项目,优先安排残疾人福利性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并根据残疾人福利性单位的生产特点确定某些产品由其专产。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购买残疾人福利性单位的产品或者服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对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