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人物 新闻资讯

(人物故事)王瑜:让爱在互联网上传得更远

他是一名听力重度损伤的残疾人,他也是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凭着坚强的毅力,他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顺利实现就业;他自学电脑知识,开办了“洛阳论坛”,目前注册会员数万人,他通过论坛组织网友从事公益活动,帮助急需帮助的人。9月28日是国际聋人节,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自强自信的残疾人——

在西工区残联采访时才知道,王瑜竟然是二级神经性耳聋,也就是说几乎听不见;而在此之前,我们有过几次接触,看他谈笑风生,只知道他戴助听器,竟全然不知他听力受损非常严重。

王瑜告诉我们,一岁时得肺炎打针时药物中毒导致耳聋,父母带着他北京、上海四处求医,但无药可治。从那时候起,母亲成了他的语训老师。两三岁时,母亲经常张开自己的嘴让他模仿着发“a”“o”“e”,大部分时候母亲会用手撑开他的嘴巴,为他矫正发音。母亲的愿望很简单,要培养儿子会说话,这样孩子将来的生活会方便一些。

  没想到,王瑜很有灵性,看着母亲的嘴形学发音,学说话竟也有板有眼,接受得还不错。

  6岁时,因为上不上学的事情,王瑜的母亲和姥姥发生了争执:母亲害怕他听力不好学习不成,同时还会受小朋友的奚落和欺负;姥姥虽然是农村妇女,但坚决主张让王瑜上学。争执的最后结果:王瑜随母亲在母亲工作所在地的白营小学读书。那时候还不行助听器,但白营的老师很慈祥,一直安排他坐第一排;农村的小朋友很朴实,对他特别友好,经常帮助他。

  9岁时,他回到实验小学读书,由于在白营说惯了洛阳的土话,老师的普通话他反而听不懂,他一度想退学,家人对他耐心的开导,找来亲戚朋友帮他学习普通话。我们不难想象,本来他就几乎听不见,主要靠看口型来学习,现在老师的口型和白营小学老师的口型不一样,学习起来是既困惑又困难。

  五年级的时候,国内的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已经可以验配助听器,父母带着他花了很大的价钱给他装配了助听器。但戴了没几天,王瑜就把他扔了。用王瑜的话说,烟盒大小的助听器得放在口袋中,一根长长的引线延伸到耳朵中,和七八十岁的老爷爷们戴的助听器一样,觉得很伤自尊。就这样,几乎没有听力的王瑜凭着坚强的毅力读完了小学、中学;1991年7月,接到洛阳电大通知书的王瑜欣喜若狂:虽然不是什么名牌大学,但对几乎全部丧失听力、靠看嘴形的他来说简直是奇迹! 1995年,当他去西工区残联办理残疾证时,当时的理事长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勤奋好学的小伙,王瑜成了西工区残联的一名工作人员。

   奇迹一直在延续:2003年,他完成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本科的学业;现在,王瑜正在接受心理咨询师课程的培训。王瑜说,没有知识,作为一个重度残疾人,他不可能就业;没有知识,他不可能担当一个数万人注册会员的论坛管理员;没有知识,他不可能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正因为如此,他的目标在前方,只要工作需要,助残需要,他会不停地学习。

  “只想让本领再强些、多些”

西工区残联提供给我们的材料显示:1997年,王瑜获得“全市自强模范”称号,并被推举为西工区残联理事;1998年,荣获“洛阳市十大杰出残疾人”称号。在2003年的全省残疾人技能大赛上获得计算机维修第三名的好成绩。

和别的残疾人相比,王瑜应该算是衣食无忧:他1997年至今担任西工区残联理事,1999年起至今担任西工区残联办公室主任,2002年至今还兼任洛阳市聋人协会主席。但是,王瑜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他要自己的本领更强些。

1995年5月,当父亲把电脑抱回家时,王瑜高兴坏了。王瑜说,可能是听力不好的原因,他特别喜欢动手。人家装配电脑,他在边上目不转睛地看,那给那连接,他都记在心里。出故障了,人家来修,他就看人家如何修,仍然是偷偷记在心中。

一个多月以后,家里电脑的故障王瑜自己就可以搞定了,为了真正把电脑的原理和故障搞明白,王瑜订阅了《电脑报》等电脑方面的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

  一连几个月,王瑜家的电脑从不申请维修,或者更换元件,电脑公司的工作人员很疑惑,经常打电话联系售后服务;但王瑜家的电脑就是不用维修,因为王瑜自己会修,而且自己买的备件还便宜呢!

  2000年前后,残疾人学习维修电脑技术很普遍,由于有这样本领,王瑜在自己家给许多残疾人朋友义务办起了培训班。当我们问起“为什么要很艰难地去学习法律本科,去学习心理咨询时?”王瑜说,平常的工作中经常接到残疾人维权案件,由于不懂法律,为残疾人维权起来很难,所以他一定要提高自己在法律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而这些年,由于就业、生活、生存方面的压力,有些残疾人感觉生活没有信心,思想上的疙瘩解不开,他觉得自己需要提高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王瑜告诉我们,他不停地学习的目的就是想让本领再强些、再多些,更方便为残疾人服务。

  互联网上实现另类价值

  在洛阳互联网圈子里,少有人不知道“洛鱼”的,洛鱼就是王瑜。 王瑜说,1997年,网络刚进入洛阳人的生活,他花800多元钱买了“modem”,从此与互联网接下了不解之缘,成为洛阳的第一批网民,他把自己的网名定为“洛鱼”,意思就是希望像一条鱼儿一样,自由自在地畅游在互联网的海洋当中,他通过互联网结交了很多的网友。那时候,上网者大部分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部队等群体,素质比较高,大家交流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双方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帮助。大家偶尔也会聚会,喝点酒,唱点歌什么的,网络把大家的距离拉得很近。时间长了,王瑜就在想,能不能建立一个自己的论坛,大家可以做点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些困难群体,不要总是喝酒呀唱歌呀,通过网络,真正干点有意思的事情。

  2005年6月,王瑜正式创办了“洛阳论坛”他自己任管理员,论坛空间租用费用他自己负担。刚上去,一年一千多元,随后增长到七八千元。让王瑜没想到的是,论坛注册会员超过5万,洛阳本地的会员占到百分之七八十。

  牡丹花会的时候,他会发出“到火车站进行义务维持交通秩序”的倡议,网友都热情参与;闲暇时候,论坛上会倡议大家到“天子驾六”、“洛浦公园”等进行公益活动。王瑜说,有一次残联举办大型活动需要20名自愿者,他上午在论坛上发出通知,下午就有100多网友报名。虽然他再三说前20名的报名者去就行了,但前往现场的自愿者仍然超过了40多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汶川大地震后,一成都的会员在洛阳论坛发贴求助:有个成都灾民要到洛阳亲戚家中避灾,但洛阳亲戚家经济条件很差,恐难以承受。王瑜立即联系其他会员,买了牛奶、大米、大肉等物品前去慰问和看望从成都过来的灾民。作为管理员,只要看到困难者求助的帖子,他就立即给置顶。4年来,维护论坛的正常运转,王瑜已经投入了3万多元。说起论坛的活动,王瑜说,之所以能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助残活动,离不开“怪杰”、“好吧”、“观察员”、“我心依旧”等网友的支持。市残联维权中心主任武善成曾开玩笑说,维权中心也就三四个工作人员;但洛阳市聋人协会主席王瑜厉害的很:他可是一呼百应;他是残疾人朋友信赖的“洛鱼”,很多残疾人朋友通过他的论坛结识了更多的朋友,有的彼此帮助培训就业技能,实现了就业。

  采访结束时,王瑜告诉我们,在2008年奥运年,他完成了平生最开心的一件事情。作为我市残疾人的代表,他参加残奥会火炬洛阳站的传递。而非常有意思的是,今年36岁的他刚好是第36棒火炬手。王瑜说,这是他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作为一名残疾人,他会以更高的热情帮助其他残疾人朋友;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他会做好每一样残疾人工作;而作为一个论坛的管理员,他会倡导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业和扶残助残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