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患有先天性耳聋的女儿,9年来,作为母亲的她时刻没有放弃对女儿的治疗———
她叫张春梅,是绥芬河镇光华社区居民,也是一位患有先天性耳聋孩子的母亲。9年来她吃尽了苦,费尽了周折,为孩子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爱,终于将女儿带出了“无声世界”。如今,女儿雪婷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不仅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在学校里上学,还是一个非常健康、性格开朗的小女孩。
不幸,女儿被诊断先天性耳聋
2000年3月22日,张春梅的女儿伴随着漫天的鹅毛大雪来到了这个世界。看着女儿粉嫩的小脸,夫妻俩心里充满了幸福。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些,但因有了女儿,夫妻俩看到了希望,张春梅给孩子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雪婷。
雪婷几个月大时,夫妻俩整天忙着照料她,并没有发现女儿有什么异常。直到有一次,丈夫失手将玻璃杯掉在地上,发出刺耳的响声,张春梅被吓了一跳,可奇怪的是,躺在她怀里的女儿却好像没听见一样。一种不祥的预感掠过张春梅的心头,她心急如焚地抱起女儿奔向医院。检查结果是:先天性耳聋。
从那天起,夫妻俩开始抱着女儿四处求医,花了许多的钱,可女儿的病依然没有起色。一位医生告诉张春梅,孩子还有残余听力,通过日常的一些治疗,让孩子说话还是有希望,但必须要努力坚持下去。医生的几句话,给张春梅带来了信心:“只要有一分希望,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让我的孩子能像正常人一样开口说话!”
努力,孩子喊出了第一声“妈妈”
雪婷19个月的时候,张春梅给女儿买了助听器,开始让她感知声音,开始教她学说话。可是无论张春梅说什么、做什么,孩子就是无动于衷、不理不睬。见女儿想要什么东西但又表达不出来,开始发脾气、摔东西时,张春梅心里难受极了,她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沉很沉,简直压得她透不过气来。
但为了孩子,张春梅没有放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叫醒女儿,让孩子聆听各种声音。为了让女儿练习发音,张春梅教孩子吹蜡烛、吹口琴,增加孩子的肺活量。为了让女儿的舌头更灵活些,张春梅将蜂蜜涂在孩子的嘴唇上让她去舔。
“我最想听见孩子能叫我声‘妈妈’,哪怕只有一次!”张春梅每天不厌其烦地教女儿学“妈妈”的发音,工夫不负苦心人,半年后的一天,女儿终于开口喊出了第一声“妈妈”,这一刻,张春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又让孩子叫了一遍,尽管不十分清晰,但是千真万确,“我紧紧地抱住女儿大哭了一场,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呵护,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这一声“妈妈”让张春梅更有信心了。她给女儿写了许多卡片,从字母教起,一遍一遍地在女儿耳边念,直到女儿说对为止。女儿不知道什么是咸和辣,张春梅就将盐和辣椒放到孩子嘴里,让女儿品尝咸和辣的滋味,为此,孩子遭了很多罪,张春梅心痛地偷偷流泪,但只能狠下心来。一次,张春梅刚把肉炖在锅里,女儿就急着要吃,她告诉女儿“肉是生的,煮熟了才能吃”,但任凭张春梅怎么说,孩子就是不理解,没办法,张春梅将带血腥的生肉先让女儿咬,再将炖熟的肉给她吃,通过不厌其烦的比较和讲解,女儿终于明白了。
转眼女儿到了上学的年龄。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像健康孩子一样学到更多的知识,张春梅将孩子送到了学校。由于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很差,上学没多久,女儿就遇到了很多问题:不理解学校上、下课的要求,常常违反课堂纪律。数学课根本听不懂,语文学得更是颠三倒四,经常闹出很多笑话。
为此,张春梅看了许多家庭教育的书籍,除了每天对孩子进行长时间的辅导外,还利用一切机会让孩子开口说话、思考问题,数学“1+1=2”这个简单的问题张春梅教了两个多月,孩子终于理解了。逐渐地女儿的理解能力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现在,9岁的雪婷已经长成一名勤奋、上进、快乐的孩子。
愿望,帮助其他聋儿听见声音
在帮助女儿走出无声世界的同时,张春梅并没有忘记帮助其他的聋儿走出无声的世界。她经常和身边的聋儿家长沟通交流,并将自己好的实践经验告诉他们。她还将几名聋儿带到自己的家里亲自辅导,这让孩子的家长深受感动。
几年来,为了全力照顾女儿,张春梅没有外出工作,全家仅靠丈夫微薄的工资生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看到一天天进步的女儿,她感到十分欣慰,“我坚信,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被吓倒,我只是尽了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这是张春梅获得牡丹江地区十佳“双合格”母亲荣誉称号时,对所有残疾孩子的父母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