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在正常人享受着欢乐与幸福的时刻,有一部分人,他们仿佛就像被隔断在另一个世界里,他(她)们就是那些盲人、聋儿等一些残疾人。而就是那些有善心、有良知的正常人,无私地、默默地努力着、支撑着,把光明、把声音送给了那些无助的人们。
这里讲述的就是给聋儿带来美好声音世界的佳木斯聋儿康复中心的故事。
刘亚琴,37岁,是这个佳木斯市某民办聋儿的康复中心主任。日前,记者采访了她。在谈到这些聋儿时,她用沙哑的声音动情地说:“虽然我的儿女不是这样,但我特别理解这些孩子们,更理解他(她)们的家长们。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不容易,大人们同样也不容易啊!”说着说着,她竟然无声地哭了起来。看得出来,这是个心地无比善良的人,一个善良无比的妈妈。
这个中心与刘亚琴是融为一体的。刘亚琴是个聪颖活泼的人,天生一颗怜悯心,出于母爱,她特别喜欢孩子。幼师毕业后,她在东风幼儿园当老师,工作出色,人缘也好。也就是从这时起,她接触并熟悉了聋儿语训工作。
2003年下半年,她离开了佳木斯市东风幼儿园。因为她人好又有教学特长,有4个聋儿家长先后找到了她家,请求她办班收留自己的孩子。本来就抛舍不下孩子的刘亚琴,望着眼前的4个聋儿,再瞧瞧那四位孩子母亲求助的目光,好动情的她眼圈又红了,她什么也没多说,就近租了间房子,正式地办起了聋儿康复班。她没有打广告,更没有去张贴什么宣传单,靠的是一颗当妈妈的善良之心,竟然顺利地把这项特殊教育工作搞了起来。第二年,她的班接收聋儿达到了20名,第三年近30名,如今,这个中心已有来自哈尔滨等各地聋儿近60名,另有20多名聋儿从中心毕业到正规学校就读。中心拥有专职教师12名,其中,女教师李姬则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学院。
聋儿康复是一项听力语言补救性工作,它的专业性很强。在我市,刘亚芹办的中心规模较大。他们有教学康复场地500平方米,内设有助听器单训室,人工耳蜗单训室,听力检测室、感统室、律动室等。中心以“一切为了聋儿”为服务宗旨,以“爱生如子”康复精神为中心,提倡“全面康复”的教学理念,采用“自然情景口语法”、“听觉口语法”、“户外教学法”、“语言知识同步法”等进行康复训练。为了不断提高聋儿康复的教学管理水平,刘亚琴已参加了北京、南京等全国高水平的学习培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她的中心也得到了省、市残联的高度评价。
聋儿康复中心,这是个极特殊的角落,面对着学龄前大小不一的聋儿,面对着一群瞪着眼睛却听不到声音的孩子,再会说的人,再开朗的人,也觉得这项工作既枯躁又乏味。也就是说,再简单的一个词,再普通的一句话,你一天内要对他(她)们百遍千遍地说啊、说啊,几位教师的噪子现已全部说哑了。吃含片,打点滴消炎,这已经是教师们的家常便饭。
因为康复教育需要,这些聋儿必须全部长托在中心。早晨起床洗漱、吃饭,然后上课学习。一天下来,晚间上床前还要给他(她)们洗脚,看睡一会儿后还要叫醒小一点的聋儿给他(她)们把尿。这些活做完之后,值班的老师要陪孩子们睡觉,主任刘亚琴则不能躺下,她要赶快把当天几十个孩子的小脏衣服洗出来、晾好,第二天再给孩子们换上。而每周二、周六更忙,老师们要为聋儿们理发、洗澡。作为刘亚琴的丈夫,他也喜欢这些孩子,更理解妻子的执著追求。他放弃了其它选择,在中心担当起厨师和跑外的重任。他为人厚重,言语很少,但对孩子们用餐烹调起来却极为认真,有了这一得力助手,刘亚琴也就会更静心地投身于聋儿康复事业中。
爱这些聋儿,刘亚琴的感情太投入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她天天守在中心。同学聚会,她一一拒绝;亲友走动,她也能推就推。其实她特别喜欢唱歌,自从办了这个中心,她再也没有唱一首歌,一是没时间,二是这噪子已经说话说哑了。在中心,老师们没有休息日。即使在春节,她给老师放了15天假,自己则在中心陪护着回不了家的几个聋儿。就是这几天,她看不见那些回家的孩子,心里感觉空空的,她就搂着剩下的几个孩子,每天都给他(她)们买好吃的,生怕这几个孩子再离开她。
刘亚琴自己有一对双胞胎儿女,儿子叫韩金铭,女儿叫韩旭,今年正好14岁,都在农垦子弟校的一个班级。两个孩子也随同父母生活在这个中心,他(她)俩也和这些小伙伴们合得来。但有时他(她)们也发问:“妈妈,我俩小时候你也这样疼我们吗?”对此,刘亚琴只是笑一笑。刘亚琴的婆婆就住在附近,两位老人开始不太理解刘亚琴她们的作法,抱怨离家这么近,儿子儿媳也不去看望他们。时间久了,老人也明白了儿女们的心思,支持他(她)们从事这项慈善事业。
刘亚琴和她的同事都把情与爱投入到这项特殊教育事业上,她们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中心多年受省、市残联表彰,省、市有关领导也前来参观指导工作。他们收治的80多名聋儿,其中已有很多人进入正常学校读书。从这个中心出去的聋儿尉晨正就读市第17小学,去年,他的作文获全市作文奖。有很多家长看见自己的聋儿像铁树开花一样能开口讲话,乐得不知怎样去表达感激之情。来自绥化的聋儿王娩婷父母也是聋哑人,她的奶奶听见孙子能开口叫“爸爸”、“妈妈”,高兴的非要请刘亚琴吃顿饭。在中心,一面面锦旗无声地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充满阳光、充满情爱的美好世界。今年刚毕业走出中心的聋儿迟亚宁送来锦旗,上书“爱心献残童、真情洒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