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联合国倡导的第14个“世界读书日”,市残联、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电影评论学会联合成立了全国首个无障碍电影工作室。上午,在上海图书馆,首部无障碍影片《高考1977》为视力障碍者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让盲人也能够看电影。
首个无障碍电影工作室成立
“无障碍电影工作室”每年将制作一批最新最热门的无障碍影片,每部影片将分专供盲人和专供聋人2个版本,一个版本通过重新剪辑增补大量配音解说的方式,让视力障碍者完成了解整部电影的内容,享受电影艺术乐趣;另一个版本通过增配字幕方式,让听力障碍者无障碍欣赏电影。
今年“无障碍电影工作室”将借助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美术电影制片厂等影视机构的社会资源,编制7部国内外新上映影片,并制成多媒体光盘,通过本市公共图书馆向残疾人提供免费借阅服务,同时定量发放给各区县残联和特殊学校,惠及更多的残疾人。
今年计划制作的影片还有《樱桃》、《非诚勿扰》、《东京审判》、《导盲犬小Q》、《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大耳朵图图》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师范大学积极参与《大耳朵图图》、《马兰花》等儿童影片的录制,希望能给盲童学校的学生们带来童年的“色彩”。
从讲电影到工作室成立
记者了解到,上海几年前就已诞生为盲人讲电影的服务,尽管深受盲人朋友们的欢迎,但这种尝试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讲电影的志愿者们需要一遍遍重复劳动;盲人朋友们只有出门,并集中在一起才能享受到“听电影”的乐趣;有时间来讲电影的志愿者以老年人居多,青年人太少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将“讲电影”灌录成碟片,通过无障碍电影工作室为盲人开展免费“送书上门 ”服务,不仅减少了志愿者的重复工作,也能让盲人在家就能轻松享受电影的乐趣。同时,不少老年人热衷于讲述的影片以早期的电影作品居多,反映的生活和内容与当今社会也有一定差距,不能吸引更多盲人。记者了解到,这次的灌录由上海电影译制厂的专业导演和配音演员完成,讲述的电影更为动人。
从慈善可能走向市场
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导演孙渝烽告诉记者,在国外有不少专供汽车驾驶者收听的电影,以语言对白多、经典人物情感刻画等为主的电影都能制作成这种带有讲解、旁白的无障碍电影。这种电影制作出来不仅可以供盲人听,更能供很多驾驶员或热衷电影艺术的人来收听,其实是很有市场的。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黄一庆表示,目前的无障碍电影是由慈善基金会成立专项资金来进行制作,每部电影的制作成本相当低廉,演员、导演均为志愿服务,仍走的“慈善”这条路。针对是否有可能走市场化道路的问题,黄一庆认为,通过目前的尝试方式,今后也可能会尝试购买电影版权,专门制作碟片售卖给更多热爱电影艺术的人。今后还可以通过盲人所喜欢的上网方式,开设专门的网站,让盲人进行点击,收取低廉的收听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