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教师节前夕走近聋校教师:在无声的世界里播撒爱

比起北京什刹海的喧闹,在后海北沿宋庆龄故居东面一个古色古香的大门里,就是一个寂静的世界——北京市第二聋人学校。在这座创建于1919年的学校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从没有听到过妈妈的歌声,由于身体上的缺陷,他们就像折断翅膀的天使不能飞翔,但这里的老师们,给这些孩子重新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在我国第25个教师节到来前夕,记者走进这里,聆听那些特教老师的心声。

  “告诉孩子们得坚强”

  走进这所学校的大门,就可以看见写在影壁上的古老校训:做有用人。

  这所学校的第一任校长认为,让这些孩子能够自强自立,对社会有用,就是他们从事特殊教育的目的。

  殷秋菊老师曾经是一所小学的大队辅导员,1999年她来到这个学校任教。

  刚来的时候,面对着台下十几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她被深深震撼了,这是怎样的一双双眼睛啊,单纯清澈,让她心疼。殷秋菊对记者说:“实际上聋人孩子特别喜欢和生人交流,但是他们又害怕被人瞧不起,受欺负。”

  开始由于不懂得基本的手语,有一次参观宋庆龄故居时,一个孩子不停地对她比划一个手势,经人解释才知道那孩子着急去厕所,后来她一把抱住那个孩子:“对不起孩子,老师一定好好学手语。”

  于是在她40岁的时候,开始认真一点点的学手语,她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边照顾他们,边向孩子们学手语。有一次,她问孩子们,你们知道麦当劳怎么说嘛,孩子们用手比划了一个M,可当她得知孩子们还没有吃过一次麦当劳时,她的鼻子就酸了,她想到自己的孩子一周得吃几次,可这些已经十五六岁的孩子还没吃过一次。在一个周日,她带着孩子们去吃了麦当劳,看着孩子们高兴的样子,她心里像盛开了一朵花。

  在她看来,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不但要有特殊的教育技能,更要有特殊的爱心和特别的耐心。她虽然十分爱这些孩子,但从来不娇惯他们。“不能让这些孩子觉得社会天生就要帮助他们,他们理所应当得到帮助,我要求他们凡事要自立自强。一定得坚强。”

  “像妈妈一样爱他们”

  高华出生于教育世家,从小就生活在海淀聋人学校的院子里,母亲就是一位优秀的聋人教师,

  家庭环境的熏陶,使她从小就立志做一名特教老师,1992年她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北京市第二聋人学校工作,她深深体会到,这个职业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更要有巩固的专业思想和一颗对残疾孩子无私的爱心。要像妈妈一样爱他们。

  开始的时候,她一直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工作,教的聋哑儿童大多数来自农村,年龄小的只有6岁,大的已经十三四岁,学生全部住校。第一次接一年级新生班时,为了使新生较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她在学校里住了一个多月,每天陪着孩子们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玩、一起学习。

  小雨刚刚离开父母不习惯,半夜三更想家了就坐在床上哭,不管怎样劝说她也不肯睡觉,情急之中高华想起自己小时候生病了妈妈就会搂着她轻轻地拍着她入睡。于是她就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用手轻轻地拍着她因长时间哭泣而抽动的后背,哄着她直到入睡才轻轻地离开。

  “这个职业要求我们真得像妈妈一样爱他们,甚至还亲。”高华说她在暑假里经常会遇到孩子给打她电话,只有哭泣,没有任何声音,这时候她知道,孩子想她了。

  “我们特有成就感”

  在学校里,记者还见到了更为特殊的老师,就是本身就是聋人的教师。张春东本身就毕业于这所学校,专业是书法。他通过了本科自学考试。记者走进他的教室的时候,他正在点评孩子们的书法作业。

  没有一点声响,全部是手语交流。但是孩子们眼睛里都放着光芒,由于他们不能说话,于是面部表情特别丰富,从表情上看,课堂交流的气氛特别活跃。老师“说”完后,经常会有一个孩子站在老师身边面对全班发言。因为是手语交流,每人都需要别人看清自己的手势。

  高华对记者说,这些聋人学生和同事一起工作她感到特别愉快和光荣。“和普教老师不一样的是,我们往往需要费尽脑子走到孩子心里去,付出会多些,但当看到孩子学有所成的时候,我们特别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