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9月10日电(记者朱青)在安徽省安庆市聋儿语训中心,9月10日的早晨和往常显得有些不一般,一枝枝火红的康乃馨从一群特殊的孩子手中送到老师手里,一声平常的“老师,节日快乐!”从这群正在接受听力康复训练的学龄前孩子口中说出来,却让这些工作在特殊岗位上的园丁——聋儿语训教师们几欲落泪。
据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向阳介绍,目前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到3万,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而聋儿的最佳接受语训时间为6岁之前,由于语言康复训练教师的缺乏,只有少部分聋儿能够接受到康复训练。
由于语言康复训练是一个特殊的教育过程,为了保证训练效果,一个语训老师最多只能教4到6个孩子。但实际我国从事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的老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聋儿数量的要求,还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康复机构。如果说教育普通的学龄前儿童需要许多耐心和鼓励,那么从事这些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的老师们,则具备了十倍甚至百倍于常人的耐心和爱心。
丁辰是安徽省安庆市聋儿康复中心的一名语言康复训练老师,她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已经走过了10年,在她的耐心和细心下,第一届毕业的学生今年已经升入了普通中学。
谈到这些戴着助听器,正在试图从无声的世界走向有声的正常社会的孩子们,丁辰的话不由自主地就多了起来:“要说什么是给我们这些语训老师的礼物,最好的礼物就是听到孩子们第一次开口说话。不了解的人不会明白,在孩子们发出第一个音节的时候,我们都激动得要掉下眼泪。”
今年4岁的陈莹莹刚来到语训中心的时候,非常内向、封闭,不愿意说话和交流。几位年轻的老师反复耐心地教,拉着她的小手,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她的眼睛对她说:“莹莹,你真棒!”如今,来到聋儿康复中心已经半年多的莹莹开始变得爱笑,愿意说话了,莹莹的妈妈对记者说,没想到孩子在这里有这么大的变化,作为妈妈,即惊喜又开心。
记者在语训中心随堂上课时,看到许多刚刚能含混地说话的孩子,本能的反应是拉着语训老师的手,不断地喊着“妈妈”。这句迟到了许久的“妈妈”,是献给这些无私的、耐心的语训教师们的。而对于这些可敬的特殊园丁们,这声“妈妈”,就是给她们最好的教师节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