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康复知识 教学园地

课堂观察法在听障儿童康复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作者:郑文芳 王永芳 刘燕春
1 问题提出
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行为构成。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问题具体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时间单元,将复杂的情境拆解为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详细信息,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3个阶段,形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行为,它由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
课堂观察对促进有效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教师通过系统的、有目的的观察活动,观察学生形成何种经验,发现学生出现哪些问题,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感受班级气氛的形成。其次,课堂观察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师通过观察后的讨论、分析、反省,从中获得教学反馈,形成新的方法,确认或修正既有的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2 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方法大体可分为划记法(rating scales)和描述法(narrative method)两种。所谓划记法是指在进入教学现场前,已经熟悉相关文献,并确定将要观察的特定行为及经验。将行为的种类加以类目化,并给予各种行为不同的代号,观察者按照划记表上对于各类目行为的界定进行划记。描述法是指观察者事先准备观察笔记,预先设计记录格式,如观察地点、对象、日期、时间、观察主题,规划描述与评论的空白栏目,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详实地记录某些行为或经验的发生,以及观察者即时即兴的想法。笔者主要采用划记法进行课堂观察,进入教学现场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反应,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反应加以归类和界定,及时记录有用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将所要观察的学习反应归为4类,一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即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以及参与的程度,包括正确回答问题的次数、听懂教师语言的层次(词汇、简单句、较复杂句、复杂句)、复述句子的次数;二是学生的交往状态,即课堂上是否有丰富多样的语言交流与反馈,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合作氛围;三是学生的思维状态,即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敢于提出问题与发表见解,提出的问题与见解是否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四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即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学生能否自我控制、调节学习情绪。积极的情绪表现为积极参与提问、积极发言或上课专注,学习习惯良好,反之则是消极的情绪。观察记录见表1,表2。表1 课堂观察内容
表1 课堂观察内容

表2 课堂观察详细情况

3 观察结果与分析
3.1 人工耳蜗开机时间的长短影响听障儿童的学习状态。一般来说,听障儿童越早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发展就越快,获得的学习经验也越多。学习经验越多,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得越积极活跃。从观察记录看,开机时间长的听障儿童在课堂教学中回答问题、听懂问题、复述问题、提问、发表看法的次数及情绪积极性等方面都占优势,其中开机时间最长的听障儿童回答问题的次数占全班回答问题人数的35%,复述问题的次数占全班复述人数的20%,提问的次数占全班提问人数的100%,发表看法的次数占全班发表看法人数的53%。从表2中可以看到两名刚开机不久的听障儿童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需要进行调班
并降低学习起点。
3.2 班级中听障儿童整体语言水平差距的大小影响课堂学习效果。班级集体教学活动的特点是全班听障儿童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的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满足某个听障儿童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同时,必然会影响其他不同学习经验听障儿童的学习兴趣,后者不是觉得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就是觉得教学内容太难。而孩子的注意力较短,一旦教学内容或方法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就会分散注意力,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同时,教师更多关注那些学习起点较高的听障儿童,给予更多的参与机会,无形中减少了对学习起点低的听障儿童的关注。
3.3 听障儿童在课堂上整体表现为语言交往意识不足、思维不活跃。语言作为交际、思维和学习的工具不可忽视。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未发现听障儿童语言交往与合作现象,其中只有1名听障儿童提问1次。可见听障儿童在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处于极度“被动”状态,主动性语言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3.4 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听障儿童的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观察中发现两例有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的聋儿,即吃手现象与多动现象,这两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听障儿童的学习状态。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合理分析听障儿童吃手和多动的原因,并采取适宜的、有针对性的缓解策略,帮助听障儿童矫正不良习惯,促进听障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4 讨论
4.1 分层次教学。根据班级听障儿童整体语言水平差距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各层次学生的能力和基础,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班内区别教学,使教学要求适应各层次学生学习的教学形式。分层次教学充分承认和注重个体差异的现象,让学生各方面素质获得均衡发展。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因材施教”,旨在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做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发挥各自的最优效能。
4.2 加强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幼儿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影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幼儿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指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为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学习更多处理突发状况的教学策略,常见问题的调节、控制与解决方法,灵活机智地处理各种教学问题。
4.3 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提问。“提问”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式,很多教师的提问很可能陷入一种固定的程式中,要么是为了调控和管理课堂,要么是一些简单的知识性问题,而启发学生思考性的提问并不多,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对提问的类型、提问发生的情境、提问的语言、提问对后面的学习或其他相关活动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反思,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4.4 全面观察教学,及时反馈信息。课堂观察往往集中在那些行为较突出的学生,如反应敏捷、行为活跃或调皮、不专心的学生。而那些性格文静、不喜欢表现的学生往往被忽略。因此,在课堂观察中对学生的观察要细心,观察视角应指向每一个观察对象。通过观察,教师应在脑海中留下对班级每个学生学习行为的感受和印象,以此作为因材施教的依据。在教学观察中既要有对学生学习的整体观察,以利于听障儿童整体的积极发展,也要有针对个人的个体观察(建立个体观察评价量表),并对典型个案进行持续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以利于听障儿童个体进步。集体课的综合观察信息要及时反馈给家长和个训教师,以谋求更多的力量和途径解决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