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聋康访谈:个别化教育实施在中国

在梁巍教授看来,“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要做到“量体裁衣”,而个别化教育计划在中国的实施则要做到“量布裁衣”。受文化和发展水平影响,源于美国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在中国实施时不可避免要面临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的挑战。因此,对于这一教育模式的倡导者和实施者来讲,把握其核心思想并探索最适合当下国内教育环境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才是真正落实个别化教育“因材施教”理念的关键。

什么是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的实施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实现个别化教育的中国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的记者采访了梁巍教授以及北京、浙江、山西、吉林、山东等地的资深教师,听他们分别从战略战术层面剖析解析个别化教育计划在中国的实施。
在梁巍教授看来,“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要做到“量体裁衣”,而个别化教育计划在中国的实施则要做到“量布裁衣”。受文化和发展水平影响,源于美国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在中国实施时不可避免要面临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的挑战。因此,对于这一教育模式的倡导者和实施者来讲,把握其核心思想并探索最适合当下国内教育环境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才是真正落实个别化教育“因材施教”理念的关键。
理念——需要明确的制度来明确和规范
在梁巍教授看来,衡量一种教育理念是否被理解、被把握、被贯彻的首要标准,就是要看这种理念所蕴含的观念、思想、主张、宗旨、原理和原则是否转化为一系列的制度、规程、方法、技术和可见的行为。
目前,在中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相关内容并没有以法律的形式进行明确规定,也没有来自专业指导机构的详细说明性文件,因此,国内一线康复教师普遍对个别化教育计划明显缺乏正确的认识:将个别化教育简单理解为“个训”或“单训”,或者是将“个训”从个别化教育中剥离出来,单纯地认为个别化教育就是AVT教学。忽视了个别化教育专业而规范的内涵,导致操作上的种种误区。
因此,对于国内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来讲,首先要推动相关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内涵以及其所包含的细则、要点进行明确而详细的说明和规定,为一线教师和机构的实践操作提供有效的参考标准和指导规范。同时,还需要各地的教育管理部门真正发挥指导和监管的作用,对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难题提供专业指导,对计划进展情况进行监督。
评估——专业性和有效性有待提升
评估是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的基础,评估结果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计划的合理制定及有效实施。受当前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国内的实施面临着提升专业、创新方法等关键问题。对应到评估的方方面面,灵活因此,提升专业理念灵活操作,探索更符合实际需求的评估方法有效达成个别化教育目标才是保证评估有效性的关键。
首先,从评估内容来讲,梁巍教授认为,一定要要保证评估的全面性,所谓“全面性”主要涉及两个重要方面。第一,虽然是听障儿童,但是评估内容不仅要涉及到听觉、言语、还要涉及孩子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认知、智力、动作等,因为目前国内个别化教育计划主要以AVT为主,所以评估一般会涉及孩子能力发展的五大领域;第二,评估不仅要涉及到孩子能力还要包括其生长环境,主要是家庭环境,包括父母、家庭背景等方面。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来自家庭的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的差异总是会被整合进入课程计划,因为这一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最终决定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因此,对生长环境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目前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国内实施来看,这一点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
从评估工具来讲,梁教师指出,除了使用现有的评估工具,参与评估和教学的教师还要具备改编现有评估工具、制作评估表的能力。因为,现有的评估工具只能提供一般意义上的评测标准,而听障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和个体差异性,因此具体到个体的评估难免会出现不契合的地方。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评估结果的精确度,就需要教师对现有评估工具的某一方面进行适度改编,以使现有评估工具更符合孩子的个体发展需求。这一点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对评估工具的研究以及对孩子发展能力的把握。
从评估人员来看,国内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单个教师取代了“评估小组”的角色,独立完成大部分评估和教学工作。因此,评估的全面性和专业性面临挑战。
甘肃省中心的孙教师指出,对于初期接触个别化教育的教师来说,首先,要真正了解评估的重要性,将评估和教学真正融合到一起,这样就不会误认评估占用太多时间而放弃(第9期评估选题中已有论述)其次,要不断练习,做到熟练、灵活使用评估工具,随着操作熟练度的增加,经验的积累,评估的时间会缩短,评估中遇到的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
而对于如何在师资有限的情况下更好地保证评估效果,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时宝娟教师介绍自己的经验实说:“刚开始接触这一教育方式时,我会倾向于先选择自己熟悉的孩子进行评估,制定计划,因为对孩子各方面能力比较了解,所以评估的进行相对要容易,所制定的计划也会更有针对性。随着经验的积累,我开始尝试对一些不太熟悉的孩子进行个别化教学,因为评估内容比较多,准确性要求也很高,我一般会和几个教师一起进行评估,一方面能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客观性,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针对评估结果进行讨论,制订出一套更适合孩子的教育计划,自己的评估水平也会在交流中提升。”
从评估结果的利用来讲,北京的邵教师指出,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教师应该主要明确两点:第一,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水平和优势;第二,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明确优势的目的是方便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孩子的优势来带动相关能力的发展,这样做不仅使教学更容易进行,也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而所谓的最近发展区,就是根据孩子现有水平确定的下一步发展目标,这个目标应当是孩子通过适当努力就能达到的水平,并且随着孩子能力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当这两点明确之后,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孩子未来的教育和发展做计划,并逐步实现。
在梁巍教授看来,评估的是一个严谨而专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千差万别的孩子和层出不穷的问题时刻挑战着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对各方面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要求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这一点同样也延续到个别化教育实施过程中,并显得更为重要。
实施——执行力及管理能力的提升和统筹
在梁巍教授看来,计划制定之后,一个系统的有效运行还依赖于执行能力的提升及有效的行为管理。对应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中,就是指教师和教学管理者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并积极配合。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梁巍教授指出,一名合格的个别化教育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应该首先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对计划内涵的真正领悟、对教育对象的真正理解、争取家长的信任和认同。这三点,都是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和保障。
其次,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因此,可以为了更好达成目标进行灵活调整。比如,利用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实施教学。因为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孩子的兴趣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也会最大化。教师在面对天气变化、课堂上的小插曲等意外情况时,可以暂时放下已经安排好的教学计划,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些突发情境中,并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进行适当引导,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语言、获得认知。不过,实施结果的有效程度和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应变能力、信息分析能力都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观察,为计划的正确实施及调整搜集大量的信息,另外要充分利用评估搜集重要数据信息,使之成为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的最重要的依据。
最后,教师要具备自我反省认知能力。及不应该仅仅做某种教学方法的执行者而应该是努力成为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不融入自己的思考和体悟。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进程中以及阶段性教学任务结束之后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总结,创新教学方法,逐渐探索出更适合当前现状的教学方法。因为没有任何教学方法是一成不变的、是最好的,尤其是对于个体差异很大的听障儿童,因此不断探索更适合的教育方法就有了更宝贵的价值。
从教学管理者的角度来讲,因为普遍缺乏对个别化教育理念的真正理解,而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是当前国内个别化教育有效实施的一个障碍。梁巍教授指出,作为教学管理者主要承担两个方面的职责。第一,在正确理解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基础上提供有效的支持以推动各方面工作的展开:为教育实施者创造有利的实施环境,比如提供玩教具、适宜的教学场地等;为实施者提供指导和咨询等相关服务;第二,建立起一套高效的人员配置体系,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使实施者之间能够有效衔接,保持教学的针对性和连贯性;
当然,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中还面临更多、更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问题,需要教师通过持续的学习、实践、总结来解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通过各种努力将家长转变为康复教学团队中的一员,因为家长与家庭是孩子康复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也是个别化教育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特色和有效保证。
转变——创新家长参与康复教育的方式
从计划的制定到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对家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一教育理念认为,作为重要参与者,家长的参与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效。
但是,对于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导的国内听障儿童康复教育领域,家长显然不能适应这一角色的转换,受个人能力、教育理念以及经济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家长参与程度低成为当前国内个别化教育有效实施的最大障碍。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家长的信任和专业水平、创新家长参与方式成为个别化教育实施最为关键的因素。
首先,转变观念,让家长成为教学的主导者。个别化教育体现的是一种传导教学的理念,强调家长作为孩子首要教师的作用,通过告知—示范—参与—反馈四个连续的环节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家长如何来引导孩子,让家长成为教育的主导者。所以,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把教家长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来执行,并让家长明白自身参与教学的重要性。
其次,完善制度,提升家长专业水平和信任。浙江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朱晓老师认为建立一套规范而完整的家长制度是提升家长认知和参与度的关键。这一制度中包括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讲解专业知识、交流孩子发展状况;设立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观看教学并参与其中;为家长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让家长分享康复经验。当然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离不开学校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同时也更适用于以日托为主的学校,对于以全托为主的学校,就需要老师创新教育方式,将个别化教育的内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同样保证教学效果的达成。
第三,利用现有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对于受时间或经济限制,不能每次都参与教学的家长来讲,可以适当减少参与的次数,比如,每周参与1次或2次,在有家长参与的情况下要采取传导教学的教育理念,在没有家长参与的情况下,要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直接教学,但是也要渗透个别化教育理念。对于教师资源有限、家长不能参与的情况,教师可以适当采取组别教学的形式,即选择两个发展水平相当的孩子进行1对2教学,这样,一方面一个孩子可以发挥家长的作用,和老师配合,帮助另外一个孩子理解教学内容和模仿;另一方面,还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但是,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组别教学,比如听能训练就不适合两个孩子同时进行,而轮替的练习,进行组别训练就再好不过了,所以,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在课程进行中协调两个孩子的进度,保证教学效果最大化。
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转变十分重要,并需要时间的积累。因此,教师在积极转变观念和方法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起到推动作用。一方面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家长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案,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要洞悉家长的心理,针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第三,对于尝试参与的家长要多多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总之,个别化教育计划在中国实施面临着环境的差异和发展阶段的限制,因此,要把握其内涵,“量布裁衣”灵活变换其实施方式,探索出一条能够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的、更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本土化发展道路。(文|杨海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