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我国言语矫治专业人员奇缺:仅不足百人

近日,第十届“全国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在复旦大学举办,有关我国语音矫正人才的培养、言语听觉学科的培育以及发展问题受到关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言语听觉科学专家陈忠敏表示,目前我国言语矫治存在很大的专业落差,言语矫正事业亟须建立“汉语标准”。

近日,第十届“全国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在复旦大学举办,有关我国语音矫正人才的培养、言语听觉学科的培育以及发展问题受到关注。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言语听觉科学专家陈忠敏陈教授说,听障人士要实现完全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需要继续进行语音矫正治疗。而要实施这一治疗,就需要一类专门的人才—言语矫治师。
目前言语矫正存在专业落差
陈忠敏教授表示,依据2005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我国约有听力残疾患者2561万,言语残疾患者858万人。而我国目前的听力学专业人员仅有7000多人,言语矫治专业人员更是不足100人,听力和言语康复需求比为1:3294和1:85800。
此外,我国聋儿康复教师仅为5000多人,且多集中在大城市。按康复服务需求比为1:30推算,仅学前康复教师,我国尚缺2.1万人,而合格的聋儿康复教师也必须具备专业的言语矫治能力。
言语矫正事业亟须建立“汉语标准”
言语听觉专业服务有很强的民族性。我国患者的母语主要是汉语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语言矫治和测试的评估、标准必须根据患者母语的特点来制定。而目前世界上的语言矫正学大多是以英语为标准的,从话语权、术语到标准等都没有考虑汉语的特点。中国香港去年才开始汉语语言治疗研究。在中国大陆,仅有复旦大学正展开研究并着手准备建立国内首个多学科交叉的言语听觉学科,该校正在向教育部申请语言矫治学硕士授予权。
“全国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闭幕式上,专家们普遍认为,在中国设立专项法规、建立学科和行业标准的时机已经成熟,政府机构如卫生部、教育部的支持很关键。同时,专家们表示,这些工作可以在有条件的大城市、大学先行一步,尤其是有着22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无论教育、医疗还是民众的康复需求都已具备了这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