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康复知识 教学园地

作为听障儿童家长,该如何理智面对孩子?

当孩子被确诊为耳聋时,一些家长在教养孩子方面会进入误区。如:有很深的负罪感,对孩子百依百顺;片面重视听觉语言训练,忽视认知能力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培养。阅读《作为听障儿童家长,该如何理智面对孩子?》一文,将会带家长们走出这种误区。

当得知自己的孩子被确诊为耳聋时,一些家长在教养孩子方面会进入以下几种误区:
非理性的爱:父母面对孩子,有的会有很深的负罪感,不能正确面对孩子耳聋的现实,认为孩子耳聋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报应,是自己的过失,沉浸在深深的自责当中。
例如,有一位母亲得知孩子耳聋后,终日以泪洗面,后悔自己不该结婚、不该生小孩,几次抱着孩子想一起结束生命。由于家长带着沉重的内疚心理,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味地溺爱孩子,表现为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时时事事依着孩子的意愿,给予过分的照顾和迁就,结果导致了孩子胆小、娇气、任性、依赖性强、不尊重别人,甚至发生攻击性行为。这种不良的个性特征不仅影响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也加大了配戴助听器后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困难。
片面重视听觉语言训练:有些父母花很多钱给孩子选配助听器后,只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对孩子的听觉语言训练上,忽视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发展。
作为一个称职的家长应该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
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注意个性培养。无论您的孩子听力损失多么严重,他也是一个孩子,遵循着和正常儿童一样的发展规律。所以,家长要耐心地鼓励孩子,像对待健全孩子一样来进行培养、教育,不要怕这怕那,过分地呵护孩子,而是要多想想孩子能干什么,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探索,去实践,让他们走出家庭,与其他儿童交往、沟通,逐渐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健全心理与性格特征的孩子。孩子戴上助听器后,充分利用他们正常的视觉、触觉对其进行听力语言训练是正确的,但是认知能力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培养不可忽视。一个听障儿童即使有良好的听觉言语水平,但是其智力和社会性交往水平低于正常人,仍然难以融入正常人群。我们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他学会有声语言,而是帮助他真正回归主流社会,所以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健全心理与性格特征的孩子才是康复训练的真正目的。
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已经康复,这一事实说明只要家长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医务人员、教师以及社会的理解、配合与支持下,绝大多数最终都会融入主流社会,成长为自食其力的、对家庭和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