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残疾孩子的融合之惑

太原市残疾儿童教育中心主任李文平说,对不能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最好的康复教育是及早接触正常的生活学习环境,辅以必要的特殊教育。大多数残疾儿童家长也认为特殊环境封闭,不利于其身心成长,“最大的愿望是上正常学校,但很难很难。”

残疾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残缺,享受到了社会在教育等方面的特殊关照。特殊的背后,他们也渴望融入普通的生活,上普教学校,有更多的小伙伴;康复、特教人士呼吁,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应该让残疾孩子在正常生活环境中学习成长。但现实中,一个“特”字把大部分残疾孩子挡在了正常生活之外,他们只能在特殊环境里打转转,限制了其发展。

融合离不开特教

9月22日中午,在山西省城东头道巷,孤独症患儿东东(化名)趴在一家学校的门口向里张望,在妈妈的不断催促下,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东东的妈妈张女士介绍说,看到学校开学,孩子也想上学了,想和以前的小伙伴一起玩。聊天中得知,东东今年6岁,来自吕梁,因患有轻微的孤独症,目前在太原市残疾儿童教育中心康复学习,在老家时曾断断续续上过一年幼儿园。

在太原市残疾儿童教育中心所在的东头道巷附近,租住着许多和张女士一样的残疾孩子家长。记者走访的数位家长均表示,经过特教老师的悉心教育,孩子们的进步比较明显,能简单地与人沟通,也懂礼貌了,有了一定的学习生活能力。

据太原市残疾儿童教育中心主任李文平介绍,该中心主要接收7岁以下的孤独症、听力障碍和智力残疾儿童,现有儿童150多人。经过特教和康复训练,该中心每年约有15%的孤独症儿童、50%左右的听力障碍儿童经过相关评估后,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李文平表示,对那些不能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最好的康复教育是及早接触正常的生活学习环境,辅以必要的特殊教育,以便让他们从小慢慢融入社会。绝大多数残疾儿童家长也认为孩子呆的特殊环境封闭,不利于其身心成长,“最大的愿望是上正常学校,但很难很难。”

现阶段普通学校的环境不利于特殊学生的成长,曾在普教学校任职20多年的太原杏花岭区特教学校党支部书记惠丰认为,人人都说融合教育好,能对普通儿童进行关爱教育,同时又可以使残疾儿童感受与健全同龄人交往和共同学习的氛围,有助于他们矫正因生理缺陷带来的行为缺陷,但普通学校往往会顾虑升学压力、安全、特教师资等因素,融合实现起来有很大难度。

特教与康复的纠结

针对残疾儿童的学前特教,目的在于帮助其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具备初步的学习基础。而康复训练则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能力,能够自理生活。二者互为促进,但随着融合教育的发展,担负特教与康复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机构面临更多的是纠结和尴尬。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条件较好的3家公办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机构均在省城,都是隶属于残联系统的事业单位,除了太原市残疾儿童教育中心,另外两家分别是省聋儿康复教育研究中心、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儿童康复科,其中前两家加挂了幼儿园的牌子。

“说是幼儿园,但场地、师资等都不完全达标;说是儿童康复指导机构,但每天又纠缠于具体的教育事务。”李文平如是总结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机构的现状。

除了身份上的尴尬,李文平他们还有具体事务中的纠结:特殊教育必然要求孩子们大部分时间呆在封闭的环境中,但不经常接触正常的生活学习环境,康复教育效果又大打折扣。长此以往,最极端的例子就是残疾儿童经过学前教育后,到了入学年龄无学可上,原因有二:一是特教学校少,二是普教学校婉言谢绝,以至于部分孩子和家长无奈“赖”在学前教育机构不走。

据了解,根据国家和山西省的有关政策,在3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区应该设立特殊教育学校。但以太原市为例,目前也仅有杏花岭区、迎泽区等少数几个区县设有特殊教育学校。

9月23日,山西省聋儿康复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郝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学前教育阶段,国家斥巨资设项目无偿帮助残疾孩子进行康复教育,希望更多的部门和社会人士关注他们的后续教育。

何时跳出小圈圈不再打转转

近年来,我国北京、无锡等地创新融合教育模式,实行在普教学校设置特教班,根据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以及智力水平和个体需求,划分“全日制普通班”和“部分时间制特殊班”等形式;采取签订残健融合协议等形式,在经过第三方评估后,帮助孤独症等残疾儿童进入正常幼儿园、小学就读;特教教师配合普教教师上课、允许残疾儿童家长进入教室陪课等措施,均取得了良好的融合效果。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山西省在上世纪80年代也进行过融合教育的试点。当时的太原市北城区教育局在坪西小学、太钢第十二小学设置了特教班,试点效果不错,后因行政区划调整不了了之。

在杏花岭特校采访时,惠丰女士表示,该区现有的特教资源已趋于饱和,他们筹划在请示教育主管部门后,重新试点按片在普教学校设置特教班,由特教学校对接普教学校,尝试融合教育,此举既放大了特教资源的效果,促进了残健儿童融合发展,也能实实在在地减轻陪读家长的负担和压力,便于就近接送和照顾。

李文平的融合教育思路与杏花岭特校不谋而合。他主张让残疾儿童教育中心回归为本义的特教资源支持指导机构,为残疾儿童提供测试、评估、制定康复教育规划等公益服务,前提是教育部门把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统一的教育管理,并积极尝试残健融合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残疾孩子才可能跳出小圈圈,不再打转转,慢慢融入社会,平等参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