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康复知识 教学园地

作业,要让每个听障儿童有所收获

因为听障儿童的个体差异,通过家庭学校的长期配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所以对不同孩子的问题就要体现在每天的家庭作业中。然而,对于作业的态度,不同家长存在不同的看法。王静、时宝娟两位老师结合丰富的康复实践工作,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文|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 王静 时宝娟

在听障儿童康复中,对孩子有针对性的兴趣培养、习惯培养、智力开发、品质养成等方面的教育细节,在课堂教学上要完全体现,是不太现实的。照顾到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通过家庭学校的长期配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所以对不同孩子的问题就要体现在每天的家庭作业中。然而,对于作业的态度,不同家长存在不同的看法。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认为作业具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作业是教师教学思路的体现,是教师、孩子、家长三者沟通的途径之一。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张纸,其中却包含着教师的教学心思和热情。在每天的工作中,老师都会认真地翻阅孩子们的作业。然而,很多时侯令人失望,老师精心设计的作业中,家长回执一栏中是空白,在这里我们缺少了一个沟通途径,损失的是孩子。要让每个孩子有所收获,作业不要在家长这一环节中搁浅。

首先,家长每天只知道让孩子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而教师却无法得知孩子从家长那里获得些什么。我们深知听障儿童获取知识的方式比较单一、直观、表象,仅从老师那里获取的知识范围太局限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对孩子而言是具体知识的掌握,对家长而言则是一种思路,一种方法。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家长会发现更多、更丰富、更有价值的内容。

第二,作业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统一。作业中的显性知识就是每天的作业内容,家长和孩子都可以直观看到的部分。隐性知识即作业中的教学要求,隐性知识具有伸展性。家长对隐性知识的态度是听障儿童之间语言发展出现差距的弹簧。家长对隐性知识引导的好,孩子语言发展的空间就大,思维迁移就越快,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

第三,作业要引发孩子倾诉欲望、说话热情。当孩子有倾诉欲望、说话热情时,这就证明他正在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这也是我们每天布置作业的目的。

动手实践,善于观察是发现问题、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条件,手脑并用是孩子运用知识的过程。作业作为孩子学习的载体,静态的一面就是表现在一张纸上;动态的一面就是通过感受生活,从质、感、形、色多角度探索问题,可让孩子举一反三,使静止的知识活起来。比如,每到周末的作业中,我就在作业的最后要求家长将孩子周六、周日的见闻,生活体验以孩子能够理解和表达的语言记写下来,周一的时候告诉给老师。通过老师传达给别的小朋友,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所学的东西都是有意义的。学习到孩子自身经历的事情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教学方式胜过教师更精确的解读,这种方式尊重了孩子童趣,激发了孩子无限的学说话热情。

第四,作业设计,尊重个体差异。对学生语训作业的布置,总体上都是以五大领域“听能、言语、语言、认知、沟通技巧”全面发展为依据,进行布置,最后再加上家长“回执”。

听能发展:根据孩子实际情况,极重度、听力补偿不好的孩子,可进行看听结合的要求,发展对不同长度句子的看话练习。

言语发展:对于构音障碍严重,认真分析后,希望家长根据实际着重进行语技训练,并有阶段有层次的进行。

语言认知:同年龄的孩子在认知发展上以同年龄健听儿为准,但是必须建立在语言理解上。以认知为目的,但是以语言理解为桥梁和手段,在发展认知的过程中,能拓展出更深的语言。但对于语言理解较差的孩子,可以通过演示、读唇、参与、观察等,让家长通过全方位的手段让孩子发展认知,语言以基本语言为主。

每天的作业中可加入孩子印象深刻的突发情景教学内容,可以不作为重点内容。不能完整表达的的孩子,可以要求模仿学说,积累孩子词汇量,学习要求除了常规性的要求外,还要有发展性的要求,要让孩子跳起来摘苹果,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沟通技巧的发展,在作业上则应体现出,孩子在班级与同伴的交往中有哪些问题,需要家长在生活中如何锻炼孩子。学生是有差异的,在作业设计中根据学生语言能力,语言基础布置作业:

A类作业着力于作业基本内容,已初步理解,简单模仿学说为主。
B类作业着力于词语、句子的发展,可根据内容加入简单对话、沟通。
C类作业着力于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新的知识,并能拓展较深的内容。

这样,作业有了层次,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开发着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信心,学习热情。

康复教师的工作繁琐,家长与老师的交流单靠每天的口头嘱托,有时难免会遗漏或遗忘,因此应重视作业回执单的填写。家长在填写回执时,应就孩子的问题提出自己回到家里的措施及如何实施,教师可以进行补充,不足的地方可以提出改正方法。这样,长时间下来,我们会看到孩子的变化,也能看到家长的进步。

作业是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见证,作业要让每个孩子有所收获,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构思,更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希望老师和家长齐心协力为每一位听障儿童的全面发展构建美好的氛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