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2013年,领域关键词“听力研讨会”

2013年,我国听力教育康复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听力研讨会”作为焦点事件,得到全国各地相关领域人士的关注和积极参与。聋康网进行了详细盘点,同时邀请到北京听力协会副会长王树峰博士对其进行了解析,相信能引发领域人士的更多思考!

2013年,我国听力教育康复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听力研讨会”作为焦点事件,得到全国各地相关领域专家、老师的关注和积极参与。2013年即将结束之际,聋康网通过盘点,同时邀请专家进行解析,相信能引发领域人士的更多思考。

背景资料:

①4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防聋合作中心战略计划会议暨中国听力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这充分体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对我国相关工作的肯定与信任。

②2013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给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发函,再次确认“中心”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合作中心”。在之前2009年,“中心”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合作中心”,圆满完成了世界卫生组织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合作中心的7项工作任务,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肯定。

③2013年5月,美国婴幼儿听力联合委员会发布了《聋儿或弱听小儿确诊后的早期干预原则和指南》。该指南的关键是,在前期新生儿听力筛查基础上,明确提出12项早期干预目标。基于此背景,北京听力协会主办了“全国听力语言康复早期干预模式与技术研讨会”。旨在商讨如何促进医疗、教育和康复多个部门的合作,吸纳多领域专家协作,更好地推进听障儿童的早期干预工作。

④9月2日,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主办,开封市儿童医院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干预新技术研讨会举行。来自上海、湖南、湖北、黑龙江等地200多位儿童耳鼻喉专业专家参加。著名专家以提高全国各地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工作,制定有效的婴幼儿听力障碍诊断标准,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为主题现场进行授课。

⑤6月20 ~22日,北京听力协会联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在北京举办了首期小儿听力学诊断技术培训班。活动旨在为切实帮助助听器验配师及听力学相关工作人员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小儿听力障碍患者及家属提供准确和规范的听力咨询及听觉康复服务。

⑥8月24日,“广东省耳聋易感基因与新生儿听力障碍研讨会“举行,广东省内300多名医护人员参会。与会人员紧紧围绕耳聋疾病检查、诊疗方式进行研讨交流。专家介绍了基因检测在婚前、孕前、产前检查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其中“采用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模式,能够有效的及早发现耳聋基因携带者给予临床指导防止聋儿产生,或做到‘聋而不哑’”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

⑦与此同时,听力筛查工作备受关注,国家、各省政策的落实为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甘肃省卫生厅、省残联联合印发了特制定的《2013年甘肃省贫困听障儿童救治项目实施方案》,对2012年0-7岁儿童听力筛查工作查缺补漏,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投入412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所有农村户籍孕产妇住院分娩的新生儿参加听力筛查将得到补助;成都市卫生局发布《成都市耳聋基因筛查项目实施方案(试行)》。试行方案指出,凡是拥有成都户籍在2013年内出生的新生儿及听障高危人群,均可自愿接受免费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

……

纵观2013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促进听力事业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的进程中,社会各级各类机构和广大专业人士都在积极行动。其中,各种规模的“听力研讨会”、“听力学培训班”频繁举办和开展,这符合发展的需求,为大家提供了学习、研讨、交流的机会和平台。然而,为了探索更好的前行之路,我们在行动的同时也要思考,例如,应该有怎样更为切实的培训模式和规划?应该如何提供更为系统的培训支持?培训与研讨要怎样与行业的发展及需求紧密相连?为此聋康网特别采访了北京听力协会副会长王树峰博士,邀请他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013年各方力量举办的“听力研讨会”及“听力学培训班”,总体感受非常丰富。

王树峰博士指出,“丰富”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1.层面丰富。会议和培训的举办既有全国性质的,也有区域性质的;既有以专家学者为主的高端讲座,又有面向一线工作人员的以培训为主、注重解决实际困难的会议。2.参与方丰富。如教育系统、耳鼻喉科、妇幼保健院等机构的专家及工作人员参与其中。

仔细观察分析这众多的研讨与培训,我们也会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王博士指出,作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没有相应的课程体系,知识内容也缺乏逻辑性,不能根据学科本身的逻辑性来展开培训。而且,目前的培训班基本是短期的,很多培训班都是“首届”举办的,而长期坚持的循序渐进的培训班缺乏,以划分初级、中级、高级这样层次递进的连续的培训模式,非常需要我们投入热情去创设、开展和实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王博士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改进的最好方式是建立起行业协会专业资格证书制度,或专业资格证书管理体系,然后依此来开展听力研讨培训班,以此推动其持续健康地进行下去。在美国、澳大利亚都是行业协会主管这些事情,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模式,政府在人才培养和认证方面将下放更多的职能给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应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不等不靠,充分发挥专家和行业机构的作用,不仅做好人才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还要针对持有证书的人员做好年检管理工作。

我国早期干预模式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存在有待改善的地方。

王博士分析说,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基本已经建立起了以“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听力诊断——早期干预”三大方面的听障儿童早期干预体系。凡是在北京出生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都是免费的,筛查不通过的新生儿会转诊到听力诊断中心。目前,北京有6家听力诊断中心:同仁医院、301医院、协和医院、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北医三院。然后根据诊断结果确定是否存在耳聋及耳聋级别,之后进行助听器或是人工耳蜗干预,再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但是,听力诊断中心与干预机构衔接方面有所欠缺,转诊流程不规范。与大城市相比,农村及贫困地区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新生儿听力筛查率低、诊断水平低。

一个完善的听障儿童早期干预模式,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努力。

王博士指出,听障儿童的早期干预是一个多部门全社会联动的事业,一方面需要卫生、残联、教育、民政等部门和社团组织的参与;一方面需要个人、家庭、单位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残联在统筹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放权,充分发挥社会机构的作用。同时,因为评估是早期干预工作中制定干预计划、考核干预效果、提供咨询与个别指导等工作的必须环节,所以还需要做好评估工作,进一步统筹和管理。

建立“双证书制度”,加强助听器验配师及听力学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王博士指出,就像律师、会计、医生这些职业,都需要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之后才能上岗一样,助听器验配师、听力检测师等听力学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做到持证上岗,所以相关的培训、认证制度需要继续开展。上岗后,行业协会还需要建立起年检继续教育考核制度,以督促大家与时俱进,学习了解新技术。同时,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的人员还需要有学历证书。例如,在职业技术学校里有一个助听器验配师的专业,学生毕业后会拿到一个学历证书,同时,通过参加考试,会很容易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如此,将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自然融合起来。

未来,我们需要率先来做些事情。

在谈到明年的工作时,王博士讲到,2014年,听力协会首先会发挥自己的力量,率先来做些事情,在听力康复行业先来推动一些事情。未来,我们将根据社会需求、人员类别、层次等方面因素,由专家来总体规划和设计培训模式、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后的考试内容等,并给合格的学员颁发资格证书,同时注重证书的含金量与学员本身技能及资质的吻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