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康复知识 教学园地

多媒体在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中的优势及运用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CAI)进入聋儿特殊教育课堂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CAI的特殊优势,使得它在聋儿语训课中显得游刃有余。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CAI在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中的优势及其运用。
1.利用多媒体趣味性优势,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动因,而学生正常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对培养强烈的学习愿望起着很大的作用。先天与后天的语言障碍,造成聋儿沉默寡言的性格,传统的语言康复训练的模式,又易使聋儿产生厌学、怕学的情绪,他们觉得学习是又苦又累的事。因此要使聋儿主动学习语言,亲自参加学习语言的实践,就必须首先培养聋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具有极强的趣味性优势,它运用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聋儿多个感官,使聋儿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情绪,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最终牢固掌握语言创造了有利条件。
例如在教各种动物名称时,教者编辑了《动物世界》中几个精彩的片断,有怒吼的狮子,调皮的猴子,有长鼻的大象,长途跋涉的骆驼等。聋儿在这些生动画面的感染下,学习的愿望异常强烈,纷纷提问这是什么,于是显示屏上反复出现这些动物的名称,并以特写镜头显示出拼音“hǔ”、“ shī”等;当孩子们想要发音拼读时,显示屏上又以动态画面详细呈现发音的要领和方法。这样使他们对拼读和说话产生极大兴趣,很自然的步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在不长时间的模仿中,他们很快认识了这些动物,记住了这些动物的显著特征及生活特性,而且还能较准确地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
2.利用多媒体直观性优势,在教学中强化感知,化难为易
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以具体的形象为基础,带有明显的直观动作思维痕迹,聋儿对实物的理解更是如此。由于聋儿的语言障碍,他们通过语言认识形象的能力大大低于正常儿童,从而造成他们理解能力与正常儿童的差距。在聋儿康复训练教材中有些内容对聋儿来说比较抽象,难以借助声音语言和身体语言加以表达,这就为教学增添了困难。因此,必须借助形象演示或实物操作形成表象,才能帮助聋儿正确理解。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优势,可以化解教学中的此类棘手问题,起到变难为易效果。它可借助软件程序,将课件素材按聋儿理解需要来组合创作,将难以直观表达的教学内容活生生展现在聋儿面前,充分利用他们的视觉功能,以理解为基础,唤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并引发他们的注意力从事物表象特征转移到事物的内在特征,实现了从形象直观向抽象概括转化。
如舌根音、翘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等的发音,聋儿感到非常难,教者花了很大气力,他们也无法区别和理解,原因是教者很难直观地教出发音部位及气流运动的具体过程。但设计一个多媒体课件,将发音器官作生理解剖,并直观地演示出发音的全部动态过程,学生就很快找到了发音部位和技巧,掌握了发音要领、正确地发出了这些读音,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多媒体形象性优势,启迪思维,发展语言
思维的形成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思维。聋儿的语言康复训练必须以思维为核心,思维的发展,又必然带动语言能力的提高。聋儿由于生理的缺陷,他们的思维往往要更多地依赖于具体形象,必须借助形象直观和实物操作形成表象。但是,由于聋儿特殊的社会属性,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及正常儿童,以语言媒介手段来补充的形式又不适合于聋儿这一特殊对象,于是,造成了聋儿思维和语言发展的恶性循环。
多媒体的形象性优势,突破了语言交际的局限性,为启迪聋儿思维,发展聋儿语言,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多媒体的巨大信息量,能够反映即时生活,也能够重现历史画卷,还能够透视未来世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随时都可以反映在聋儿的眼前,极大地开拓了聋儿的视野,充实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提供了保证。多媒体的多种信息显示形式,使抽象的概念、难懂的语句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适应了聋儿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聋儿借助图象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加强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协调,在视听直觉感知中进行记忆、思维、想象,为培养聋儿的思维,发展聋儿的语言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在训练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投影仪进行教学,他们从显示屏上认识了新事物,增长了许多知识,同时还引发思路、丰富想象。实物放在投影仪上就出现了有趣的影像;调整实物位置,改变实物的方向,就会引起影像的变化;影像一会儿模糊,一会儿又变得清晰。这些现象无不引起他们的自由联想,并从中感受到想象的乐趣,形象思维得到了强化性训练。再如,利用投影仪,让他们做“手影游戏”,学生注意力集中,看完影像后,问他们象什么,他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说象小狗,鸽子,象一棵树,一朵花,有的还要求参与手影游戏,边演边说。训练中,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时得到了训练,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4. 利用多媒体艺术性优势,丰富聋儿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真正完美的聋儿教育,除了为他们传授知识,培养思维,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外,还要使他们形成崇高的审美观念,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因为只有能欣赏美,才能创造美。只有具备创造能力,聋儿才能在未来的社会施展才华,成为社会的伟大创造者。
多媒体集声、形、色、体于一身,可以说是语言艺术、声音艺术、色彩艺术、造型艺术的集大成者,是高品位的艺术大师。多媒体课件设计者,将生活素材经过特殊加工,就能将最美好的生活画卷奉献于聋儿面前,让孩子们在轻松、美好、和谐的气氛中学习,这样,既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陶冶了情操,并从审美愉悦中感悟审美的方法和技巧,审美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教学中,除了专门的艺术欣赏课外,即使是一般的知识新授课,其美育功能也是常规的授课形式无法达到的。像内容丰富的文本,流动变化的线条,清柔动听的音乐,爽心悦目的图画,构思奇特的造型,无不强烈地刺激着聋儿的各种感官,启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探索;同时,他们的人格品位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莎利文邀您暑期免费观影

邀请函

尊敬的来宾朋友:
   您好!
莎利文康复中心一直以来深受海淀区政府的关怀与支持,暑假之际,海淀区民政局,海淀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关村电影协会,特为我们聋儿准备了一场精彩的电影放映活动(免费观看),邀请更多的聋儿及家长来参加“莎利文康复中心2011年天使之爱系列活动”。

时间:2011年7月31日(周日)下午14:30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会议厅
海淀区蓝靛厂西路1号(北四环西路四海桥附近)
乘车:360到空军指挥学院南门下车;四环路上360, 360快, 365, 469, 528, 539, 630, 714, 740内, 740外, 740外1, 751, 913, 952, 982, 983支, 运通113到四海桥南下车。
(联系人:祁老师,电话13240202279,邮箱:shaliwen33@163.com )
因为此项活动在政府机关举行,要求必须凭票入内,请大家尽快回执,我们负责邮寄入场券。

回执表

北京市海淀区莎利文聋儿康复中心

2011年7月19日

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举办全国听力筛查诊断培训班

为了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提高儿童听力障碍的诊断技术、干预水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将于 2011年11月25—27日在重庆市举办全国听力筛查诊断培训班,届时将邀请中国、丹麦的著名听力学专家前来讲学。我们真诚的邀请您参加本次会议。(参会者可获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10分)
授课专家
● Erik Berninger教授
(Karolinska Institute University Hospital)
● 龚树生 教授(北京同仁医院)
● 黄丽辉 教授(北京同仁医院)
● 黄治物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 罗仁忠 教授(广州儿童医院)
● 莫玲燕 教授(北京同仁医院)
● 郑芸 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主题方向
● 国内外听力筛查现状及听力学新进展
● 听力筛查流程及标准化管理
● 儿童听力损伤的诊断、干预及治疗策略
● 耳部应用解剖及听觉生理
● 听力筛查测试技术
● 儿童耳部影像学诊断
● 儿童听力损伤外科治疗技术
● 听力检查组合在听障诊断中的应用
● 行为测听在听障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 儿童听神经病的研究新进展
会议相关事宜:
报道时间:2011年11月25日8:00-20:00
报道地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5号楼4层学术会议厅
会务会:600元/人住宿费:120元/床/人,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联系人:徐洁 周媛 联系电话:023-63633628, 023-63624504 Email:cqcmuent@126.com
回执

交通指南
重庆火车北站(龙头寺火车站):601路公交车至文化宫站下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机场大巴至上清寺站下车,换乘401路、405路或601路公交车至文化宫站下。

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助听效果评估高级培训班开始报名

聋康网讯 2011年9月3日~4日(周六~周日),由北京听力协会和复聪教育基金联合举办的“助听效果评估高级培训班”将于北京举办,目前,前期报名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北京听力协会有关专家表示,此次培训意在切实提升助听器验配师的验配效率和验配技巧,向听力障碍者提供更加规范有效的咨询、检测和康复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对听力补偿的要求。
据北京诺亚新声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此次高级培训班主题为助听器效果评估,主要面向各助听器验配机构的验配人员。与以往同类型培训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小班教学:为保障每个学员的学习效果,特别设计采用小班授课教学的方式,严格控制参与人数,使得每个学员与授课教师都能够有充分的互动机会。
专业师资:听力医学领域和验配机构领域的中青年一线专家,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该领域的最新专业知识。
教学形式:为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练习专业操作难点,本期培训将采用灵活的理论讲座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环境优势:本期培训的教学场地安静舒适,并能够提供现场实习操作的机会。
交通便利:教学场地位于北京市内西直门附近,沿路有多条地铁、公交可到达。
聋康网相关专家表示,目前,我国需要配戴助听器的听力障碍者约2700万人,按每400名患者配备1名助听器验配师的比例,我国预期需要助听器验配师6万多人,而当前的从业人员数尚不足预期人数的20%。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听力学专业教育的普及,助听器验配师的社会需求量将会大幅上升,助听器验配师也将在听力康复事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培训班报名信息:
报名方式:
电话报名:复聪教育基金办公室 电话/传真:010-62167373;
报名联系人:邹游 13911766521;
北京听力协会 电话:010-84611210
报名联系人:范春颖 13801328398
Email报名:完整填写报名申请表,作为附件发送至fucongorg@gmail.com
具体事项:
主办单位:北京听力协会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复聪教育基金
承办单位:北京诺亚新声技术服务中心
授课地点:北京海淀区西直门高梁桥斜街59号,中坤大厦1118室
报名截止:2011年8月30日(以汇款时间为准)
培训费用:900元/人(含资料费、午餐、茶歇)
汇款账号:110907192210802
汇款户名:北京诺亚新声技术服务中心
开户银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小关支行
课程安排:

分类
康复知识 教学园地

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 归璇
集体教学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活动类型。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一般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听障幼儿首先是幼儿,他们也与听健幼儿一样需要全面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所以在听障幼儿的康复教育中,集体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集体教育计划是通过一个个小的教学活动来具体实施和实现的。每个活动要达到什么目标、需要做什么准备、如何实施和开展都需要老师预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写出活动计划,也就是我们传统上说的写教案。一份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延伸活动等部分。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活动设计至关重要。但在实际的活动设计过程中会发现,听障幼儿的集体活动设计与幼儿园的集体活动设计有相似之处,但又存在一些差异。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目标定低了,听觉语言发展较好的幼儿收获不大;目标定高点,听觉语言发展较缓的幼儿又理解不了,同样收获也甚微。”这确实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但这也是听障幼儿集体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这问题:
一、“教”什么
与其说是希望“教”给幼儿什么,还不如说是希望他们获得什么。对老师来说,这就是一个选材的问题。在选材时,我们可以主要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活动内容:
按照幼儿的需要来选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各年龄段幼儿应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都做了明确的要求。这些知识和技能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所需要的。听障幼儿与听健幼儿一样,也应该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从幼儿的需要这个角度出发去选择活动内容。
目前幼儿园中常采用的是单元主题活动。教学活动的内容一般是大主题下的一个小活动,如某幼儿园五月的教学主题是“人们怎样工作”,相应的可以开展的教学活动就有:地球招聘清洁工(科学)、长大了做什么(诗歌)、小螃蟹找工作(故事)、未来的警察服(绘画)等。这样的活动的特点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活动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的联系起来。通过活动让幼儿获得与主题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
按照幼儿的兴趣来选择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的时候,往往是事倍功半。有的活动幼儿感兴趣,那么活动的效果就会非常好。那么,我们不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活动内容。 爱玩水是小孩儿的天性,有的老师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和水有关的活动,例如:各种颜色的水、水的味道、水里的植物等。幼儿学得非常开心,知识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幼儿的兴趣中蕴含着丰富的活动资源,老师只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并且与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加以对照,做出取舍,就能选择出很多好的活动内容。
二、怎么“教”?
分层次确立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根据教学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在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某一教学活动所设定的拟最终达成的结果,它是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般来说,活动目标是针对整个班级的大部分幼儿来设定的,但它不一定符合个别幼儿的实际情况,针对这些幼儿,我们就可以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目标。例如:“各种各样的职业”这一活动,活动目标之一是“能根据图片说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职业”,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作出调整,将这一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
1、观察图片,判断人物的不同职业。
2、能说出不同职业的工作特点或描述出画面中的劳动场面。
3、说说自己长大后想干什么,为什么。
目标的第二层次是班级中大多数的幼儿应该能达到的目标,部分能力稍差的幼儿可以选择第一个的层次的目标来完成,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可以选择第三个层次甚至是更高的目标。为每个幼儿都找到了最适合他们的目标,这样一来老师就不用担心有的孩子“吃不消”,有的孩子却“吃不饱”了。
尝试分组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需要,合理地选择个别、小组等组织形式。开展分组活动,能从另一个角度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的分组活动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分组完成任务、分组讨论、自由分组游戏等。我们以分组讨论来举例。
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看到班级里存在着“小团体”,总是语言程度差不多的幼儿聚在一起玩。其实这样的分组对语言发展较差的幼儿很不利。在分组讨论时,老师可以将语言程度不同的幼儿分到同一个小组,在幼儿自由讨论过程中,让程度较差的幼儿从同伴那里学到一些“新”词汇,分组讨论完成后,老师可以先让语言程度差的幼儿代表小组发言,然后再让同组的其他小朋友进行补充。这样,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和阶段的幼儿都能够获得发言和表达的机会。另外,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避免程度差的幼儿在讨论中不敢发言的现象发生。
分组讨论改变了单一的师生互动的形式,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同伴交往的机会。其实同伴之间是最容易沟通和交流的。幼儿喜欢模仿,如果老师能够有效利用好同伴之间的互动,就会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另外,分组活动也是一个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良好平台。
(三)积极发挥老师的功能
老师以什么身份出现在活动中,观察者?支持者?回应者?孩子的玩伴?还是活动的组织者?
总的来说,我们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其次要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关注幼儿的发展,与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同时,通过与幼儿深入、有效的沟通互动,构建积极的师生互动关系。
1.教学活动中照顾全体,关注个体。
教学活动中,老师常常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幼儿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情况。老师往往会将回答问题的机会给予那些知道答案的幼儿,结果,这部分幼儿表达的机会越来越多,知识掌握的也越好;那些表现不活跃的幼儿则更加不愿意参与进来。这种恶性循环的直接后果就是程度好的幼儿发言越来越多,程度不好的幼儿一直保持沉默。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目光应面向所有的幼儿,让他们感到老师是在关注自己,应给予所有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照应到每个角落的幼儿。
2.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
老师要认可和接纳所有幼儿的回答,不一定是赞同,但要让幼儿知道老师已经听到了他的回答,知道了他的想法,这一点对自信不足或者是程度较差的幼儿显得更为重要。首先要让他们敢于发言、乐于发言。
除了认可和接纳幼儿的发言外,老师更重要的是及时给予幼儿反馈。反馈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帮助幼儿总结的过程,幼儿的发言往往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没有条理,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帮助幼儿进行总结和提升。一般的老师都能总结,但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能总结”、更要“会总结”,他们应能够根据幼儿实际的听觉言语发展水平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语言输入。这样就能够更好的照顾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正所谓“因材施教”。
听障幼儿的集体教学难点在于幼儿个体间的差异性,在活动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到集体中一般幼儿的发展水平,同时也要兼顾幼儿个体间的差异。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相信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分类
康复知识 教学园地

0-1岁半婴儿语言特点和训练目标

最初的发声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时,婴儿能发出简单的哭声和a、ai、iu等细语声。
婴儿进入咿呀学语阶段:4-8个月的婴儿进入咿呀学语的阶段,能发a-ba等这样的音节,以及类似于ma-ma(妈妈)ge-ge(哥哥)等音节。
句子词语的萌芽阶段:9-12个月时,就出现了句子词语的萌芽,如a-i-ba-bi等,很象对成人句子的模仿,但不能表意(外国学生称为“小儿语”。
学话阶段的发音阶段:1-1岁半时,就到了学话阶段的发音了。
语音训练阶段:0-1岁阶段是语音训练阶段。要让婴儿乐于发出声音,首先让孩子听到语音。这个阶段的首要任务是训练孩子的听音能力和对于“听”的兴趣,可以利用环境提示来理解简单的指示。当儿童听到熟悉的物体的名称时,能找出物体。具体地说,就是让孩子喜欢听别人说话、唱歌、念儿歌、喜欢听乐曲、鸟叫等好听的声音。其次,要培育孩子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用声音、手势、表情或者单词作出反应。到1岁左右,还要让孩子说出常见物品的名称,能辨认身体的某些部位(头、眼、手、嘴、耳等)然后再进一步训练孩子能理解简单的语句,执行简单的命令,能用单词或者手势、表情等向成人表达自己的要求等。
0-3个月语言训练目标
0-3个月是简单音节阶段。婴儿的发音是从反射性发声开始的,哭声是婴儿第一个月主要的发音。在这个月内,婴儿学会了调节哭声的音长、音量和音高。不同的哭声,代表他们不舒服,叫人来或要吃奶等不同需求。
(一)听觉比较敏锐,对语音较敏感,具有一定的辨音水平。
(二)听到突然响声会被吓一跳。
(三)听到新异的声音会停下正在做的事情。
(四)不同类型的哭声代表不同的意见。
(五)当父母和他谈话时能用眼睛盯着说话着约30秒钟。
(六)当父母和他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时能对父母的声音(伴随目光、微笑以及翕动的嘴唇等)做成反应。
(七)发出一些唧唧咕咕的声音,其中就包含韵母音a、e音等和声母音g、k等,他有时还会改变音调和音高,节奏象唱歌一样。
4-6个月的语言训练目标
4-6个月时坚持发出连续的音节,婴儿发音较多的是对成人的社会性刺激的反应,发音内容大多是辅音和元音相结合的音节为主,并且有一个从单音节发声过渡到重叠多音节发声的过程。婴儿与成人交往中出现学习语言交际“规则”的雏形,对成人的话语逗弄给予语音应答,彷佛开始进行说话交谈,同时伴以一定的动作和表情。
(一)有人跟他说话后能停止哭泣。
(二)能够持续注意并能寻找声音的来源。
(三)对熟悉的人微笑并能笑出声来。
(四)能对成人语言中不同的语气内容做出相应反应,如:被愤怒的语言惊吓,对亲切的语言微笑。
(五)愿意玩那些能发出声音的玩具。
(六)活动时口中经常能发出一些成串的语音。如ba ba ba ba、da da da da等。
(七)能对镜中自己的影像说话。
(八)用语音来吸引别人注意,或拒绝某事,或表示愿意做某事,或想要什么。
7-9个月语言训练目标
7-9个月的婴儿同时感知3种不同的语调,对于微笑、平淡和恼怒的语调有了表示,或愣住,或紧张害怕、或报以微笑。对陌生的声音,会瞪眼仔细聆听,表示出好奇心。懂得简单的词、手势和命令,理解具有情景性。
(一)听得懂他的名字,听到叫他会扭头看你。
(二)理解成人用强调语气说出“不”或“别碰它”等要求,并能做出正确反应。
(三)能够辨别家里人的名字和一些熟悉物体的名称。
(四)能够和成人玩一些语言游戏。
(五)会用舌头和嘴唇发一些非语言的声音。
(六)努力模仿别人发出的语音。
(七)把一些语音连在一起发着玩。
(八)能够发出些非常象单词的音节。
(九)开始用动作进行交流,如挥手表示再见。
10-12个月的语言训练目标
10-12个月的婴儿所发的连续音节明显增加,音调开始出现多样化,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语言交际功能开始拓展。能执行成人的简单命令,并建立相应的动作练习。一定的语音能和实体联系,但缺少概括性。这时开口说话,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
(一)朝着周围发出声音的地方看,如门铃等。理解一些简单命令性语言,如“到这儿来”,“坐下”,“别碰它”,等等。
(二)挥手向人表示再见。
(三)认识一些新单词(通常是有关吃的,好玩的玩具,家里人的名字以及最常用的物品名称等)。
(四)生气或发怒时能用摇头或哭表示不满。
(五)如果成人笑他的某些语音或动作,或是鼓掌欢迎的话,他就会不断的重复它。
(六)可以模仿一些非语言的声音,如咳嗽声或是舌头打出的声音。
(七)努力模仿成人发出的新语音。
(八)伴随着音乐会发出一些语音。
(九)高兴时发出一些“啊、噢”之声。
(十)有的孩子会说出第一个单词,如“妈妈”等。
13-15个月语言训练目标
13-15个月的幼儿处于单词阶段。这时他们说的词,是和包括这个对象在内的一种情景相联系,表达词的意思不精确。他们理解语言迅速发展,会给常见的物体命名,但出现词义泛化、窄化和特化三种现象。
(一)努力模仿成人的动作和语言(主要是语音和新词)。
(二)能够听懂10个常用物品的名称。
(三)可以听懂一些他比较熟悉的简短的句子。
(四)能够根据成人的要求分别指出他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人和物。
(六)会摇头表示不同意或拒绝。
(七)经常挂在嘴边的单词有8个左右。
(八)会说一些不大容易懂的“小儿语”。

分类
听力 新闻资讯

2011北京听力论坛9月举办

聋康网讯 2011北京听力论坛将于2011年9月23-24日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及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联合举办。据介绍,会议将围绕听神经病的诊疗指南、发病机制、诊断评估及干预策略等进行专家讲座和圆桌讨论。
此次会议将邀请Deborah Hayes教授(《婴幼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诊疗指南》制订主席)、Charles Berlin教授、韩德民教授、倪道凤教授、卜行宽教授、吴展元教授、李兴启教授、龚树生教授、邱建华教授、王秋菊教授、孙喜斌教授等10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做精彩报告。
会议时间:2011年9月24日8:30—17:00
地点:北京新闻大厦二层大会议厅
联系人:黄丽辉、倪婷婷
电话:15801619267
E-mail:huangpub@126.com

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全国学前教育研讨班即将举办

聋康网讯 中国聋儿康复中心即将于2011年7月25日—30日在北京举办全国学前康复教育研讨班,研讨内容为听障儿童区角教学活动。
此次研讨班主要面向省级机构开展,参加人员均为各省中心学前教育教学骨干。意在全面落实“2011年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省级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提高各机构一线教师学前康复教学技能。

分类
政策法规 新闻资讯

甘肃:贫困聋儿将获补助,最高可达13万元

聋康网讯 安徽省卫生厅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安徽省日前全面启动“出生缺陷防治工程听障儿童救治项目”。该项目将为每位需要配戴人工耳蜗的贫困聋儿分别提供财政补助8万元,同时将选入项目的参合先天性聋儿救治费用纳入新农合大病补助报销范围,每位补助5万元,从而减轻聋儿的家庭负担。
该项目执行单位为兰大二院(甘肃省听力障碍诊疗中心),在兰大二院确诊并治疗的需要配戴电子耳蜗的贫困患儿,家长可提供身份证、户口本、低收入家庭证明等在治疗结束后,持兰大二院出具的收费证明到当地新农合办公室办理新农合支付部分的报销手续。
有关资料显示,安徽省今年将争取300万元出生缺陷防治项目经费,其中200万用于各地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培训及救治工作,100万元用于听障儿童救治工作。

分类
政策法规 新闻资讯

安徽:人工耳蜗手术纳入新农合大病补助

聋康网讯 目前,安徽省已经将人工耳蜗手术费用纳入新农合大病补助报销范围,所有参加新农合的听障儿童家庭选择人工耳蜗植入时都可以获得11.9万元的补偿费用。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项目的资助方式是在人工耳蜗费用基础上直接减免11.9万元,家庭只需承担减免之后的费用。
张老师是合肥市一家民办康复机构的负责人,她在接受聋康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这一项目的支持下,已经有大约40个儿童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植入的人工耳蜗产品涵盖了澳大利亚科利耳、奥地利MED-EL、美国AB 3个品牌。因为这一项目对人工耳蜗生产厂家没有限制,所以,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根据孩子的听损类型、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自主选择产品,然后经过相应程序的审核就可以获得费用减免了。”
作为这一项目的定点机构之一,安医大一附院耳鼻咽喉科邱建新博士表示,因为卫生条件、健康条件相对较差,农村的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高于城市。在该院,接受人工耳蜗手术的130例患者中,有八成都是农村患儿。
安徽省卫生厅新农合办主任夏北海指出,一些农村家庭确实经济困难,报销比例较低的话,很多家庭仍然无力承担剩下的费用。而此次新农合大病报销政策的出台,正是安徽省卫生厅进行基础数据调研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报销费用和报销方式都是国内其他省份所没有的。
聋康网相关专家表示,安徽省这一项目的开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农村听障儿童家庭困难,为其提供更具实质性的帮助。为农村听障儿童康复工作的进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