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政策法规 新闻资讯

125名贫困患儿将获赠人工耳蜗

3月3日是第十五次全国“爱耳日”。宁夏自治区残联、自治区老龄办组织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银川市残联以及自治区人民医院等20多家医疗、康复、助听器生产、经销与验配机构在兴庆区光明广场发起活动,宣传爱耳知识,组织耳科医生现场进行耳疾义诊、免费听力检测和咨询服务。活动中,前来咨询、检测的群众在广场上排起了长龙,自治区残联现场为老年人捐赠了30台助听器。

与此同时,自治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走进康居苑社区,举办老年人听力保健讲座,免费为社区老年人进行听力检测。

记者从自治区残联了解到,“十二五”以来,自治区先后建立了5个聋儿听力言语康复机构,每年为100名贫困听力残疾人免费配戴助听器。在未来五年中,还将安排857万元专项资金,为125名贫困聋儿实施人工耳蜗免费植入手术,并开展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帮助他们走出无声世界。

分类
公益慈善 新闻资讯

吉林155名听障儿童“找回”声音

3月3日是第十五次“全国爱耳日”。因丧失听力,幼小的他们只能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为让他们也能回归正常生活,在有声世界寻找快乐童年,“七彩梦——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在吉大一院已经进行了一年多时间,已帮助155例贫困聋儿免费成功植入人工耳蜗,他们或在康复训练或已走进校园聆听声音。近日,该项目受益的孩子们也用歌舞表演的形式来感谢帮助他们重返有声世界的医护人员。

“只要经过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以及系统康复训练,很多聋儿都能回归正常生活。”3月2日,吉大一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杜波教授说。据他介绍,目前造成小儿耳聋的病因很复杂,一部分是先天遗传性疾病造成的耳聋,一部分是后天因高烧、中耳炎、药物中毒引起的耳聋,还有一部分则是母亲怀孕期间用药不当造成的。

据统计,我国目前0-6岁的聋儿有80多万人。“曾有临床研究发现,能引起耳聋的药物有60多种,主要有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等。如果女性在孕期服用了这些药物,药物的残留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健康,造成先天性耳聋。”杜波表示,女性孕期一定不要擅自用药,那样不但会影响自己,还可能影响肚子里的孩子。另外,对于1岁至7岁的宝宝用药也不能掉以轻心。杜波表示,由于儿童用药时剂量、浓度都与成人不同,喜欢自己用药给孩子治疗发烧、头痛的家长要注意了解用药的种类、剂量、时间,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如果发现有药物毒伤耳聋迹象,比如孩子说耳朵痒、有苍蝇飞等声音,或者必须反复和孩子说话才会有反应,就得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听力,及时就医治疗。如果能在早期选配助听器,加强听力、语言的康复训练,对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

记者了解到,“七彩梦——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是由中国残联实施的残疾儿童救助项目之一,计划从2011年至2015年,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为16865名聋儿实施救助。吉林省4年救助名额共324名,吉大一院是省内唯一定点医院。目前,吉大一院已经为155例聋儿成功植入人工耳蜗,这些孩子中,有的已经走进校园回归正常生活,有的正在进行康复训练。

“此次活动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城乡有康复需求的残疾贫困儿童,每个儿童救助1.2万元,其余费用由医院承担。”杜波介绍,吉林省1岁至7岁的年龄段,凡听力损失为重度以上,佩戴助听器康复效果不佳的儿童,均可申请资助。申请程序为经医院确诊后到当地聋儿康复机构申请,符合植入条件的均可免费得到治疗。

分类
公益慈善 新闻资讯

“七彩梦行动计划”筛查工作启动

根据广西开展的“七彩梦行动计划”工作要求,为掌握百色市那坡全县项目实施对象基本情况,及时有效争取和实施项目,近日,那坡县全面启动“七彩梦行动计划”项目实施对象筛查工作。

那坡县实施贫困聋儿人工耳蜗项目、贫困聋儿助听器项目,该计划资助对象为患有双耳听力障碍、有康复需求的贫困残疾儿童。全县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儿童家庭,家长均可带上户口本到县残联自愿提出救助申请,再由县残联统一上报到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由康复中心对上报名单汇总后确定检测筛查时间,统一集中,对筛查对象进行复筛和培训,并明确其选择进行康复训练的语训部名称。力争通过项目实施,使贫困残疾儿童得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日融入社会。

分类
康复知识 教学园地

听力筛查未通过就是听力障碍吗

听力筛查未通过就是听力障碍吗

南京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 张建亚 主治医师

经常有焦急的家长带着刚出生几天或者不满6个月的孩子到耳鼻咽喉科门诊要求查“听力”,说孩子生下来第一次听力检查没有通过,是不是“聋子”?这些家长往往显得急躁、焦虑和不知所措,其实这样的担心有时候是多余的。遇到这样的家长,就需专科医生耐心地解释以及进一步详细的检查,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正确对待这个问题。

听力筛查写着未通过就是听力障碍吗?其实不然。听力筛查的方法主要是耳声发射,该方法简单易行,费用较低,容易推广。除了用于新生儿筛查,幼儿园听力保健也采用这个方法,但是该方法有很多的干扰因素,如外耳道耵聍堵塞及其他外耳道疾患、中耳的疾患、操作方法以及环境干扰因素等,故一两次听力筛查未通过未必是一定有听力问题,需要专科医生做排除,对于3个月以下的听力筛查两次未通过的孩子可继续观察,不必急于行诊断性听力检查。

听力筛查过程包括初筛、复筛和确诊。新生儿生后3-5天会进行听力初筛,即筛查性耳声发射,有条件加自动脑干诱发电位(ABR),未通过者在生后42天进行复筛(方法同初筛),还未通过者3月龄时进行诊断性耳声发射、ABR、多频稳态(ASSR)、声阻抗检查作第一次确诊。对于重度或极重度聋患儿4个月要进行听力干预,对于轻度或重度聋患儿在6月龄时行第二次确诊检查,若诊断明确则需要尽早进行对症的干预及治疗。

新生儿的残疾中耳聋发生率排第一位,全世界都很重视,故全世界将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项目,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越来越普及,提高了耳聋,特别是感音性耳聋的早期诊断,为耳聋患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了可能性。只要家长对听力筛查的流程有了详细的了解,遇到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情况也就不会太过焦虑了。

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30多名聋儿获人工耳蜗救助

“感谢国家政策和残联,现在我的外孙已经走出无声的世界。”1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市民代淑华激动地对记者说。

代淑华告诉记者:“我的外孙付佳豪今年4岁,他刚满月时就被发现是个听障孩子。我们去过呼和浩特市和北京市看病,可是手术费太高,家里实在承担不起。后来,我们有幸成为了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的救助对象,孩子的病总算有希望了。”

“我们了解到付佳豪的情况后,帮他申请了人工耳蜗救助,2012年10月,在呼和浩特市为他的左耳进行了手术,经过1年的康复训练,目前,孩子两耳已有听力,还会说些简单的话了。”通辽市残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从通辽市残疾联了解到,自2011年起,该市开始针对1~6岁听障儿童实施人工耳蜗救助,截至目前,已为30余名听障儿童进行了免费手术治疗,部分完成了1年的术后免费康复训练。

document.getElementById(“Leyout101″).style.display=”none”;cravatte hermes
christian louboutin sneakers
basket store
christian louboutin store
michael kors purses
hogan outlet
alviero martini prima classe

timberland boots sale

ray ban sales
occhiali persol

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听觉口语法架两岸听障康复交流桥梁

1月7日,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与台湾雅文儿童听语文教基金会在北京举办了“中文听觉口语师资培训项目”阶段总结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汤小泉、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任胡向阳、明门集团董事长、雅文儿童听语文教基金会主席郑钦明等出席会议。31个省、市、自治区中文听觉口语教师65人,以及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家长代表也参加了总结会。

听觉口语法(auditory-verbal therapy , 简称AVT)是通过助听器放大听障儿童的残余听力或植入人工耳蜗帮助听障儿童重新获得听觉后,依据听觉、发音、认知和沟通的自然发展顺序,在自然情境及互动中让听障儿童学习倾听、发展语言,使倾听成为听障儿童的教学方法。听觉口语法最初是由雅文基金会创始人郑钦明先生的夫人倪安宁女士为培养自己患有听力障碍的女儿从国外引入台湾。

2008年4月,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与雅文基金会签订为期5年的“中文听觉口语教学师资培训项目”合作协议。截止2013年底,共成功举办培训班6期,培养中文听觉口语教师140名。这些教师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听障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

胡向阳在作项目工作总结时介绍说,自2008年起,雅文基金会通过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向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捐款7次,累计捐款达350万元。在5年的合作中,雅文无偿提供积累多年的听觉口语师培训教材,并派出优秀师资队伍到北京进行专业授课。雅文还无偿提供雅文知识中心信息系统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使用。在雅文的支持下,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先后组织本级和11个省级机构41名康复教师、听力师赴台湾进修提升实际教学、评估诊断、家长指导方面的专业技能,并组织各省级中心40名管理人员到雅文进行短期交流,学习管理理念和经验。

会议现场播放了一段短片,郑钦明幼时就被检出患有重度听障的女儿、现在国外读大学的雅文一口流利纯正的英文。郑钦明以自己的女儿为例,向在场教师和聋儿家长说明听觉口语法的有效,他说:“本着为人父母的同理心,希望把这套方法推广到大陆来,用这套教学法帮助大陆聋儿学会听和说话。”

总结会开始前,郑钦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表示,台湾医教结合成熟度高、专业团队成员如医生、社工、听觉口语教师、听力师之间合作意识高,家长参与度高,并且已经开展偏远地区远程教学,这些都是值得大陆学习借鉴的地方。

在总结会上,胡向阳和郑钦明还交换了下一个五年《中文听觉口语师资培训项目合作协议》。胡向阳介绍说,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和雅文基金会的下一个阶段的合作中,除继续延续合作培训,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将和雅文基金会共同推广成立听觉口语师协会,并计划培养一批有教师资格的老师。

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2013年,康复教育专业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随着国家投入的不断加大,听力与康复技术的持续发展,全国听力语言康复机构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及业务能力是保障听障儿童康复效果的关键因素。那么,提高广大基层听力语言康复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自然成为一项艰巨而势在必行的任务。2013年,在康复专业人才建设与培养方面,都有哪些进展呢?聋康网和大家一起来回顾、总结、分享!

2013年,康复教育专业队伍建设,无论从国家、社会,还是康复机构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努力。

国家层面:2012年,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开始面向全国在册康复机构的专业人员启动轮训项目,2013年,轮训工作继续开展。6——8月,“中心”分别在广西、贵州、吉林、浙江、广东、福建、甘肃、山东8省举办了10期“全国听障儿童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轮训班”。轮训围绕听障儿童全面康复模式内涵、集体教学、听能管理、听觉言语训练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等内容进行,来自全国30个省 686个康复机构的近1200名专业人员参加。

社会层面:今年,北京听力协会主办了多期听障儿童康复教师培训。4月在河南开展“爱要让你听到”听力语言康复教师公益培训;7月为海南省康复中心的全体教师特别设计了为期10天的教学实践培训;11月在北京举办了“2013全国听力语言康复评估培训班”,共有来自全国70余名听力语言康复教师参加了培训……

康复机构层面:以浙江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为例。

2013年,省中心在教师培训方面有很多新进展,将37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分为听能干预组、听觉言语(AV)组、言语矫治组以及特殊教育学科小组。

1.采用车轮滚动式培养模式实施中心全员培训。

(1)为每一为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让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注重自我规划、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2)中心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全部纳入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平台的培训项目管理工作系统,鼓励每位教师自主进入平台进行选课培训,并多次参加全国、省级、市级、区级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
(3)利用园本培训的平台,每学年围绕一个研训项目,集中开展全中心的多园化培训工作,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研训的成效。

2.阶梯培养,分层推进,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养。

根据专业技术人员不同的专业区分,不同的教育教学经验水平、教学能力进行分组分层培训,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培养一支“健康、乐学、创新”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为总目标。

五年以下青年教师的培养。

对处于队伍塔基层这一群体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定目标、定时间、定方向、定导师、定任务的办法,不断鼓励她们尽快地进入角色, 在各小组交流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通过各级平台发挥各级学科骨干的作用。中心为各学科骨干搭台子,压担子,充分发挥她们的特长及作用,为学科骨干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康复教育专业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中,必定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浙江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朱晓老师和我们分享了该中心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解决从事听障儿童康复事业专业人才队伍的编制问题,以维护人才队伍的稳定,保证听障儿童康复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目前各级各类康复机构都存在大量的合同制教师,而教育局系统每年都有大量考编的机会,杭州市普通幼儿园到2015年要达到所有的公办园每班配备两名编制教师的要求,这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康复教师融入到教育局的考编大潮中,优秀人才的流失是对各康复机构最大的冲击。

2.解决从事听障儿童康复事业专业人才队伍的职称评审问题。中心获得幼教高级(中级职称)的有13人,占35%,而听力语言康复行业没有自己的职称评审体系,这使教师缺失了进一步向上发展的空间,高级职称的评聘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坎,人才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3.各地存在大量的民办机构,民办机构专业人员进入的门槛低,流动性大,虽然每年都举办基层康复专业人员的轮训班,但因人员的流动问题,导致已经培训完的专业人员流失,不停的重复培训新进人员,培训底数不断扩大。

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浙江省中心所面临的难题,相信也是全国康复教育专业队伍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还是要强调一点,专业队伍的稳定和良好发展是保障听障儿童康复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期待这些问题能够引起足够重视,也期待我国康复专业队伍建设的步伐越走越好!

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免费聋儿康复 不用再舍近求远

日前,浙江省温州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获批国家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术后康复定点机构资格。今后,参与该项目的听障儿童,在市区就可接受免费康复训练。

据悉,国家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由市残联、市卫生局和市财政局共同实施、面向有康复需求和适应指征的0—6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的治疗项目,最初启动于2010年。三年来,该项目帮扶了超百例听力重度残疾的温州户籍贫困聋儿,为其提供植入人工耳蜗及术后一年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救助。据悉,之前在全市范围内,仅乐清语训部能提供专业康复训练。

分类
新闻人物 新闻资讯

河北500多名患儿免费植入人工耳蜗

伴随着医生仔细调机,小梓铭“哇”地哭了——她被耳朵里那么清晰的声音吓着了!“孩子,不怕啊,我们听见啦,以后就能和爸爸妈妈说话啦,可以唱歌、跳舞、听音乐啦!”妈妈兰海英安慰着她,眼泪忍不住吧嗒吧嗒掉下来。这是12月24日9时,发生在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耳鼻喉科听力检测室的一幕。

小梓铭来自承德围场,今年还不满3岁,生下来就有听力障碍,1岁两个月时因患肺炎发高烧导致完全失聪。幸运的是,她搭上了七彩梦行动计划聋儿(人工耳蜗)康复项目这趟惠民列车,两个月前免费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这次是专程前来接受第一次调机的。

0-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河北省目前有6岁以下聋儿近万名,且每年新增近千人。植入人工耳蜗并开展科学的康复训练,是帮助重度聋儿重建听力的有效途径,但高达20多万元的费用,让许多聋儿家长望而却步。

为解决贫困重度聋儿家庭之难,2006年以来,河北省通过自筹资金和国家捐赠项目,先后为500多名重度聋儿免费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对其开展为期一年的免费康复训练。小梓铭正是其中的第500例,接下来她就要前往省聋儿康复中心接受训练。

12月24日上午,河北省聋儿康复中心教室内,一群佩戴着人工耳蜗的聋儿正伴随着欢快的旋律做游戏。见记者进来,今年5岁的小新奇主动跑过来打招呼:“阿姨好!”“你好,你喜欢汽车的嘀嘀声吗?”“喜欢。”“你还喜欢什么声音?”“什么都喜欢。”……一问一答间,你几乎感觉不出他是个患先天性耳聋的孩子。

已在河北省聋儿康复中心工作两年多的李海灵老师说,在这里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孩子们基本上能做到听音放物、分辨不同的声音,进行简单对话。走出无声世界后,他们原本孤僻的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我带过的孩子,有些已经和健全孩子一样上幼儿园、上小学了。”她说,聋儿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要趁早。无论多难,家长都要坚持,千万不要轻言放弃。

河北省残联康复部副主任卢红卫提醒聋儿家长,如孩子有人工耳蜗方面的救助需求且符合相关救助条件,一定要及早登录中国听障儿童服务网申报,并让孩子双耳佩戴助听器,未佩戴者可向当地残联申请租赁。

“目前,由于资金等限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仍然满足不了所有重度聋儿需求,很多聋儿在‘排队’等待救助。”卢红卫希望社会各界为贫困家庭重度聋儿安装人工耳蜗踊跃奉献爱心,帮他们早日走出无声世界。河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募捐电话:0311-85516232。

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康复中心成立家长培训学校

12月24日,吉林市残联聋儿康复中心专门成立了家长培训学校,旨在使听障儿童尽快走出无声世界,进一步加强对贫困聋儿的康复训练,全面构建家庭、康复机构、学校共同参与的聋儿康复服务平台。

家长培训学校将通过多种形式,对聋儿家长进行多元化的培训,按照国家统一编印的家长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重点进行听力学、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家庭教育学以及康复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和助听器)康复救助项目基本情况、人工耳蜗使用和维护、手术注意事项及术后康复、助听器使用和维护等知识的培训。

学校将建立家长培训档案,要求项目儿童家长每年接受培训时间不得少于60学时,并定期设立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参观并进一步参与到聋儿康复训练和各项活动中,帮助听障儿童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