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学园地

新生儿听力筛查在中国 ——专访黄丽辉教授

中国政府从1999年开始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到2010年卫生部颁发《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历经10余年,中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形成了怎样独特的发展方式?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又将踏上什么样的征程?
带着这些问题,聋康网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黄丽辉教授,她的讲述让我们对中国的新生儿听力筛查事业有了一个更为宏观的把握。
关键——政府主导加速发展
在黄教授看来,受国内各方面状况的影响,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面临着机遇和多方面挑战,同时也探索了一条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今天,由政府主导的中国新生儿听力筛查事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一些先进国家。
在中国,听力学还是一个十分不成熟的学科体系,而新生儿听力筛查却要面对一个庞大的新生儿群体。我国每年新生儿出生约2~3千万名,按先天性听力损失发病率1‰~3‰计算,每年将新增加先天性听力损失患儿至少约2万名。如此庞大的数量,对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我国虽然有近两百万名医生,却只有不到2万名听力学人员。由于没有专门机构培训听力学人员。大部分从事听力工作的医务人员都亟需专业培训来提升水平。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上新生儿听力筛查正在朝着更为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我国面临的形势十分迫切。因此,2010年,卫生部制定一系列重要举措,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黄教授指出,政府最新推出的一系列举措中,对扩大覆盖率和推行标准化流程两个方面的关注都将对我国人口数量大、专业化水平较低这一状况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进而大力推动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开展。
一系列政策的推出以及与国际的交流也在不断印证了黄讲授的观点——政府主导是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正是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我国现阶段听力筛查工作的进展速度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一些先进国家。
进展——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就我国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发展水平来讲,我们采用的筛查方法是国际上普遍应用的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者的结合能更有效减少漏筛以及错误结果的出现;我们的听力诊断技术同国际上其他国家也没有太大区别,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做到一个月进行听力确诊,而不是之前所说的3个月,这一进步能为听障儿童的康复争取更多的时间;此外,我国现在使用的听力筛查仪器也主要是国外产品,在质量和精准度上同其他国家没有区别。从这三点来看,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进展无论是从水平还是质量来讲都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与国外相比,我国听力筛查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现状和发展程度有很大关系。例如:听力保健网络不健全,无法为公众提供系统的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在超越早期筛查干预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在日本,早期干预开展的比较早,一个月的孩子就能够选配助听器,但是我们目前最早也只能做到2个月;第三,因为推广时间比较短,所以我国大众对于听力筛查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相对要低于其他先进国家。而研究结果表明,家长的意识正是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效果的关键所在。
瓶颈——认识水平亟需提升
农村基层重点关注
据黄教授介绍,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失访率高一直是国际上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就临床接触的案例而言,家长听力知识的缺乏以及由此引起的重视程度低是影响听力筛查效果、造成失访率升高、错失早期干预的一个普遍而重要原因。据调查显示,即便是在听力筛查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大城市,也存在认识水平低、失访率高这一重要问题。其中,在流动人口中尤为明显,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和网络管理体系,这一部分人群在听力认识水平提升和听力检测自主性上有很大局限性,因此往往会成为我国当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失访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在我国,受认识水平低影响而产生的失访率高、筛查推广困难主要集中在广大的基层和农村地区。在黄教授看来,基层和农村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推广正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基层和农村地区经济比较落后,需要进行筛查的人口众多,但是专业人员缺乏、基础设施薄弱,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进展。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我们要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和广大农民防聋治聋意识的宣传;建立和完善农村与基层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同时,我们也呼吁政府“农村防聋治聋计划”政策的推出。
未来——多方力量联合推进
说到未来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开展,黄教授指出,未来,我国对于听力损失儿童的干预年龄会更小,干预和康复力度会加大,同时我国政府也会相继出台一些针对基层与偏远农村地区的发展措施。
但是,作为一项系统化和社会化的工程,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还面临着很多挑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一方面,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拥有一个庞大的新生儿群体,且各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不尽相同,制定适合当地的听力筛查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新生儿听力筛查、听力评估和听力康复的各个阶段涉及儿科、围产学科、妇幼保健学科、耳科学、听力学等学科和应用基础学科、工程学科、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因此,制定合理的工作原则和健全的管理体系,有效整合以上多学科的力量,才能促使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得以顺利完成。此外,在宏观指导和管理的原则下,建立一支从事新生儿听力筛查、听力学诊断和听力及言语康复的专业梯队,是保证这项工程完成的前提条件。
纵观中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方面面,我们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宏观指导下的管理和控制、筛查各学科人员之间的共同合作与攻关、社会层面听力认识水平的普及和提升将是这项工作长期和深入开展下去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