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关注]残疾大学生何时不再面临就业尴尬

残疾大学生自强不息,学有所成(我们身体上有缺陷,在行动和体力上比不上正常人,但要想改变命运,让自己不成为别人的包袱)。就业之门,何时才能敞开(我们没有权力告诉他必须安排这个残疾人,没有。)敬请关注《新华纵横》――《残疾大学生如何打开就业之门》
 
主持人:十几年寒窗苦读,这对于身体健全的学生来说尚属不易,对那些身有残疾的学生来说就更加艰难了。在历经磨难、付出几倍于健全人的努力之后,一些残疾学生幸运地进入了大学。为了能够自立,他们百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然而,当他们踏入社会时才发现,找到一份工作真是太难了!

解说:焦丹今年23岁,是辽宁大学轻型产业学院人力资源专业2005年的应届毕业生。和其他学生相比,来自辽宁抚顺农村的焦丹能进入大学深造,是非常不容易的。焦丹六岁丧父,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在她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由于脊椎瘤的压迫,她永远失去了站立行走的能力,只能一辈子坐在轮椅上。然而,家境的贫寒,身体的残疾,并没有让焦丹失去对学习的渴望。2001年,焦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并且靠从民政部门申请到的助学贷款完成了学业。

同期:焦丹

2001年,从抚顺县民政部门申请的助学贷款,是12000元,每年4000元,毕业后开始偿还。没具体安排时间,但必须尽快,因为是一个顶一个,只有我还清了,下一个残疾人才能有这个贷款的机会。

解说:得到助学贷款用以完成学业,焦丹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感到了压力。在大学里,她比其他同学更加努力,多次获得国家二等奖学金、并荣获校三好学生的称号。焦丹心里明白,只有学到更多知识,比别人更优秀,才可能获得和其他学生一样的机会。

同期:焦丹

我们身体上有缺陷,在行动和体力上比不上正常人。要想改变命运,让自己不成为别人的包袱,只有更加努力地去学习,用知识丰富头脑。那时候,我就想,毕业就好了,找一份工作,稳定一点,自己好好工作,换取别人认可。

解说:因为知道自己在找工作中所处的劣势,早在今年春天,焦丹就开始收集求职信息。由于身体不便,一开始,焦丹只是通过报纸和人才网站搜寻工作机会。然而,一封封投出去的求职信和简历如石沉大海、音讯全无。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焦丹尝试着主动给招聘单位打电话,希望能碰碰运气。

同期:焦丹

(现场打电话求职遭拒绝)

解说:眼看着离开校园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求职无门的现实让焦丹对自己的未来越来越茫然。毕业后,她不知道和妈妈住到哪里,靠什么生活。在找工作四处碰壁的情况下,焦丹只好让妈妈推着轮椅,带她到沈阳的各个人才市场去咨询,看看能否有一家企业能够接纳她,但一连几天过去了,焦丹彻底失望了。

同期:焦丹

我一家家展台走,听到最多的一名话(是),对不起,我们公司从来没招你们这样的员工,得研究研究,回去等消息吧。他们都不知道我的联系电话,就让我回去等消息,这就是一种搪塞。我就始终跟人笑,不能为难招聘人,回来在车上我就哭了。

解说:2003年,教育部放宽了残疾人高考体检的条件,加上一些高校开始重视对残疾考生的录取工作,残疾学生进入大学深造的门槛降低了,机会增加了。残疾人能进入大学深造,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但是,就学的问题解决了,就业的矛盾又随之而来。

与众多的残疾学生相比,王琳琳还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个。2003年王琳琳从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院毕业。经过两年的努力,2005年她通过考试被辽宁省残联录取,负责办公室工作。身为一名残疾人,小王对残疾人在求职中的艰难深有感触。

同期:王琳琳

残疾大学生毕业求职无门,或者是隐瞒残疾,如果用人单位发现了,给你退回来,这种情况特别多。如果和健全大学生同等竞争的话,我觉得很难。健康大学生找工作都非常难,何况是身体有缺陷的残疾大学生呢!这是念过大学的,学历相对比较高,还有没念过书的残疾人呢,所以我觉得很难。

解说:记者在辽宁省残疾人就业中心了解到,从2001年开始,辽宁省已陆续有800多名残疾学生进入大学和各类专业技术学校就读。今年辽宁共有112名应届残疾大学生面临毕业,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几个人找到了工作。

同期:辽宁省残疾人教育中心副主任吴尚谦

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应该说面临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很严峻的。很多(残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他们所掌握的能力真正被社会认可,很顺利就业,现在看起来,问题非常大。

解说:那么,用人单位为什么不愿意接收残疾大学生就业呢?7月中旬,记者在沈阳人才交流中心举办的招聘会上,随机采访了几家用人单位。

同期:人才交流会招聘方代表

记者:你们单位以前接收过残疾大学生吗?

答:没有。从来没有过。

人才交流会招聘方代表:

记者:你们单位有没有这样的员工,就是身带残疾的?

答:没有。

人才交流会招聘方代表:

记者:对于国家有关接收残疾人的政策,你们了解吗?

答:这个不太了解,这个没有了解。

解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各级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每年应当按员工总数1.5%~2%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否则需向政府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单位以种种理由逃避这一规定,而有些单位则宁愿选择交钱,也不愿意接收残疾人。

同期:人才交流会招聘方代表:

记者:国家有关招收残疾人这样的政策有没有了解?

答:了解。但是我们这个工种比较特殊,我们才来沈阳,因为我们主要是以销售为主,就是以超市销售为主,所以超市对我们的要求比较高,你这个厂家必须找来一个长相可以、口才不错(的人)。

辽宁省残疾人就业中心副主任段志伟

企业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我认为残疾人不适应我这个岗位,不适应劳动要求,我就可以交纳残疾人保障金,应当说辽宁在全国征收保证金是最低的,是平均工资的50%,绝大部分单位都愿意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不愿意接纳残疾人。

解说:残疾人就业,一直是社会的一大难题。残疾大学生就业难,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面对社会上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除了身体状况致使残疾人处于竞争劣势之外,社会偏见更使得他们的就业难上加难。尽管用人单位有种种理由拒绝接收残疾人,但无论如何,社会不应该将残疾人拒之门外。更何况残疾并不代表工作能力就差,只要岗位合适,残疾人可以和健全人做得一样好,甚至做得更好,因为与健全人相比,他们会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同期:焦丹

我可以拼命学习,对社会的拒绝却无能为力。其实,我对工作并没有什么要求,只要先养活自己,不要让母亲再操心,就可以了。

解说:有关专家分析,要从根本上消除残疾大学生的就业障碍,必须加强立法,逐步使平等接受残疾人就业成为用人单位的自觉行动,这样才能给残疾学生一个平等竞争的舞台。而在目前没有法律强制约束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一点还比较困难。

同期:辽宁省残疾人就业中心副主任段志伟

对残疾人就业,国家、省里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因为企业有用工自主权,我们省里只能是呼吁、沟通、只能做到这一点,至于用不用人,是企业单位自己决定。现在包括所有的残疾人,我们没有权力告诉他(企业)必须安排这个残疾人,没有。没有这个政策,国家没有,省里也没有。另外,应该有一个强制的措施,国家、社会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主持人: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平等共享,促进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是我们社会中的一份子,国家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各大院校为他们求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一旦他们学有所成,也理应像其他学生一样,得到一个学以致用、回报社会的机会。好,感谢收看本期《新华纵横》,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