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在无声的世界里播种希望

――记荆州特殊教育学校师德标兵王贵

王贵是一名工作在荆州特殊教育战线的人民教师。从教十五年,他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为这群不幸同时又是幸运的残疾孩子们撑起一片爱的蓝天,让这些孩子们脸上绽放出了甜美的笑容,让他们更多的享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幸福和温暖,帮助他们撒下自强不息的星星火种,帮助他们播种生活的希望,扬起人生的风帆。

踌躇满志 走上岗位

1994 年8 月,王贵从湖北省襄樊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踌躇满志地踏进荆州特殊教育学校的大门,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报到当天,老校长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介绍说:今天,学校迎来了建校以来第一位特教专业教师,请大家热烈欢迎!阵阵掌声中,王贵感受到了同事们殷切的鼓励,同时深切感受到了自己肩头的重任!

执着招生 不言放弃

王贵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弥市镇去招生。在骄阳似火三伏天,他骑着借来的自行车辗转好几个村子,一路询问,终于走进了聋生徐志话的家。说明来意之后,家长很热情,但还是为难地婉拒了。晚上,王贵辗转反侧,徐志话目送他离去的目光让他难以入眠。

第二天早上,王贵再次走进徐志话的家,徐志话正翻看着不知从哪捡来的旧语文书,一看到老师,顿时激动的哇哇地叫了起来。面对王贵恳切的语言和“软磨硬泡”,徐志话的父亲勉强同意徐志话上学。开学那天,王贵苦苦等待着,可徐志话没有来。“不行,我一定要把他接到学校!”他当即向学校反映徐志话家里的情况,请求给予资助。学校研究同意后,他第三次走进徐志话的家里,得知有学校的资助,徐志话的家长便不再拒绝。回到学校,王贵带着徐志话给他理发、买新凉鞋、买生活必需品,看着徐志话快乐的身影,王贵感到无比高兴。就这样,他第一次领略了特校老师的艰辛与做老师的幸福。

其实,特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王贵和同事们这样一个一个“软磨硬泡”劝来的。在无声世界里穿行需要更多的信念和勇气,老师们要做的就是用真情去解读一个个惨淡的故事,用爱心去温暖一个个受伤的心灵,用真诚带给这些封闭的世界一缕希望的阳光。

潜心研究特教方式

识字教学对于聋哑学生来说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他们听不见、说不了,也不会规范的手势,无法正常交流。为了闯过这关键的一关,王贵从教吃饭、睡觉等日常行为、识别生活用品、常见食物开始,从实物到图片,字、形、音统一,他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地教,一次又一次地纠正。为了让学生学习正确发音方法,他将嘴唇贴到学生的手背、面部等感觉敏感的部位一遍又一遍的教,让学生体验;为了让学生将字与形结合记忆,他反反复复举了凳子举椅子,常常累得腰酸背疼;为了让聋生们理解生涩难懂的词语,他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制作教学卡片,绘制教学挂图……

班上曾有一名聋生叫付建新,刚入学时写字手颤抖得厉害、无法握笔,王贵就教他做各种手指操,锻炼手指的灵活性,一遍又一遍。几年后,付建新成了学校的小书法家,后来,他转入了一般学校与正常孩子一起学习,今年传来喜讯,他考上了长春大学!

悉心照料辅佐学生成长

在无声世界里耕耘需要的是更多的真情与爱心。特校教师平时是没有上下班时间和休息日概念的。许多残疾孩子来自偏远的农村,住读在学校一呆就是一个月,生活中的许多事都落在班主任老师身上。白天,师生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晚上,老师手把手的教孩子们洗澡、盖被;孩子太小尿了床,他们及时给他们洗晒;孩子头痛脑热,老师带他们上医院……十五年来,王贵记不清多少次带着患病的学生去看病,记不清多少次为学生拦车送行,记不清多少次自己掏钱为学生购买生活用品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王贵就是这样年复一年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

由于生理的原因,家长们很少带聋哑孩子出门,外面的世界对孩子们来说很陌生。为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王贵把课堂搬到了社会上,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逛超市、到福利院帮助孤寡老人、参观大学校园与大学生们联欢、到公园游览、参观博物馆、参加教堂圣诞节新年祷告活动,没有经费,他就用自己有限的工资补贴。记得和学生们一起到荆州市体育场观看市运动会比赛,学生们举着自己做的各种各样的口号牌,为运动员加油,吸引了周围大批观众和记者的注意。在众人的注视下,孩子们坦然自若,他们配合记者拍照,偶尔还用不太流利的语言与记者们交谈观看的感受。那一刻,王贵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淌下,因为他激动、他欣慰,孩子们终于能像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了。

多年来,王贵教育的学生都基本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其中毕业后就读高中被大学录取的近20 人。

十五年来,王贵和他的同事们在无声的世界里辛勤耕耘,用自己的奉献与牺牲,点亮黑暗世界里的心灯,为一群残疾孩子撑起一片爱的蓝天,为许多不幸的家庭扬起了希望的风帆。花开有声,在分享孩子们成长快乐的同时,王贵也从一个稚嫩的青年成长为了一名优秀教师、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多次被评为各级先进工作者,荆州区师德标兵。王贵觉得,当一名特教教师,这辈子在无声世界里守望,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