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康复知识 教学园地 新闻资讯

如何提高“家长学校”家长的康复教育技能

近几年来,“家长学校”以雨后春笋之势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它以2~4个月为一期,采取母子同训和家园共建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在 短期内帮助家长获得聋儿康复方面的理念、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听力言语障碍儿童的康复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中国聋儿康复中心 马丽贤
1 问题
近几年来,“家长学校”以雨后春笋之势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它以2~4个月为一期,采取母子同训和家园共建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在 短期内帮助家长获得聋儿康复方面的理念、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听力言语障碍儿童的康复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几个月的短期培训后,许多家长会有这样的苦恼和抱怨:“老师,我不会教孩子!”“老师,孩子一回家就不听我的,更别说学说话了。”“老师,我天天和孩子说话,可他怎么一点进步也没有呢?”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结为家长缺乏康复教育技能。这表明,经过家长学校培训的家长还需要提高康复教育技能。那么,制约家长康复技能提高的因素有哪些呢?
2 制约家长康复技能提高的因素
2.1 家长学校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技能
目前国内家长学校的建立尚处于摸索阶段,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处于“拼盘组合”式教学的状态,而且偏重于听力学、语言学等领域的理论知识讲授,而康复教学技能(即听觉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美工操作训练等领域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与具体的实践操作课则较少。众所周知,聋儿家长的角色很特殊,他们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老师,但因其文化水平、职业、认知等方面的局限,往往达不到教师的标准。他们除了需要获得适合自己认知水平的听觉言语康复方面的理念和知识外,更需要掌握幼儿各领域(身体、听觉、语言、认知、艺术、社会)的发展目标、知识结构和具体的教学方法(比如辨听声音的有无、学习词语、按类匹配物品等)。如果课程设置与家长的自身特点及实际需求没有很好地匹配,就会影响家长康复技能的提高,使他们在康复孩子的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2.2 家长的自身因素
2.2.1 依赖心理
很多家长有依赖的心理,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康复机构就万事大吉了,他们完全把康复孩子的任务放在老师的肩上,却忽视了自己的责任。其实,在整个康复过程中,老师只是孩子一小段人生旅程的教育者和引导者,而家长却是孩子终生的老师,他们不仅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多,而且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也最大。如果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家园间的教学不同步,家长自身眼高手低,势必会影响孩子康复发展的质量和速度。身边的许多实例也表明,只有家长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与老师密切配合,才能使听障儿童得到最优化的康复和发展。
2.2.2 缺乏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这主要表现在家长“不知教什么”和“不知如何教”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原因是家长虽然掌握了康复的科学理念和相关知识、技能,但教学内容却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家长对各领域具体的康复目标、康复内容及康复计划的设置没有清晰的认识和科学的规划。后者主要原因是家长缺乏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在康复的过程中盲从教学。
2.2.3 缺乏教养孩子的方法
许多家长缺乏正确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对孩子要么太过顺从、溺爱,要么反应冷淡、漠视,还有的太过严格、甚至经常使用暴力。这使得孩子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伴有不良的情绪反应,如不听家长的话、不愿意与家长游戏和学习等,它阻碍了亲子之间健康情感关系的发展及良好学习关系的建立,最终影响了康复效果。
2.3 教师的因素
家长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如听力学、语言学、康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教师心理学)和丰富的康复实践经验,还应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沟通力,尤其是具备向家长传授、示范、指导的技能技巧。然而,我国聋儿康复事业起步较晚,整个康复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存有很多不足,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还需要不断丰厚,指导力和沟通力也有待逐渐加强。许多教师对家长的培训内容缺乏科学、系统的计划,对传授具体教学方法缺乏技巧,指导难以有的放矢且缺乏弹性,使得家长不能真正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
3 对策
3.1 调整家长学校的课程设置
根据家长的特点和需求,适当调整家长学校的课程设置,把家长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与康复知识、康复技能相结合,重视课程的指导性和应用性,即一方面帮助家长建立起康复的信心和科学的康复理念,另一方面帮助家长了解各学科的宏观知识结构与具体教学步骤、方法和技巧。与此同时,可以增加教师、家长和孩子间“一对一”指导教学的次数。
3.2 对家长要“对症下药”
家长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康复孩子首先要教好家长。因此,面对家长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要及时解决,并且对症下药。
3.2.1 针对有依赖心理的家长,应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康复观念和“家园统一”的教育教学思想,使其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重要作用,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康复方法,同时通过身边的实例鼓励家长勇于参与教学,增强信心。
3.2.2 针对缺乏正确教学方法的家长,首先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康复理念。其次,帮助他们了解各康复学科的目标、知识结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第三,充分利用“一对一”的教学观摩课帮助家长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多与家长交流,为家长提供教学观摩和座谈的平台,以使经验共享。
3.2.3 针对缺乏教养孩子方法的家长,一方面,结合家长学校课程帮助家长树立合理的养育观,了解几种常见的教养方法,帮助他们了解孩子的特点、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恰当的方法予以正确解决。另一方面,建议家长通过书籍、媒体或网络来帮助自己。最后,还可以鼓励家长之间互相交流,获取相关经验。
3.3 针对教师问题的解决办法
3.3.1 教师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争做研究型教师,巩固学科知识和技能。
3.3.2 对家长的指导内容应科学化、规范化,
如:听觉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各包括哪些内容,要传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有哪些,其顺序该如何安排等。
3.3.3 教师的指导方法应清晰有序、深入浅出,使家长容易了解和掌握,帮助其学会举一反三,指导语应言简意赅,针对家长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实操能力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3.3.4 教师应做好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桥梁”,通过一对一的指导,一方面给家长传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帮助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亲而不溺、玩而有序的和谐教学关系,逐步缓解孩子逆反的学习情绪,实现家中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