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康复知识 教学园地

教学案例解析

我们的老师要学会尊重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尊重教学主体、不违背教学主体意愿的基础上进行。

案例:
中午吃饭的时候,老师像往常一样找机会和宝宝谈论一些和吃饭有关的话题,希望借机巩固已经学过的词语。当他看到一个宝宝在吃馒头,就走过去问:“宝宝,你在吃什么呢?”不久前刚刚学过这个词的宝宝却说不出来。虽然老师一再引导,但是宝宝却无论如何都说不出来。这时,老师想要教会宝宝的心情变得十分急切,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十分好的教学机会,如果错过了有点可惜,于是就故意不让宝宝吃饭,也没有太在意宝宝的情绪。宝宝很委屈,眼泪汪汪的一遍一遍跟着老师学说。最后,终于在老师的各种努力下说出了“馒头”这个词,这时,老师才如释重负,很高兴的表扬宝宝,“啊,宝宝真棒,终于学会了!”并让他继续吃饭。
针对这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老师给出了如下分析和建议:
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师使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有时候也确实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宝宝会记住这个词,并且也慢慢学会了使用。案例中的老师正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让宝宝掌握“馒头”一词,但是,事实上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育的原则。
老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尊重幼儿、热爱幼儿。老师不能因为宝宝说不出“馒头”就不让宝宝吃饭,这是一种不尊重幼儿的表现,会对宝宝幼小的心灵造成不好的影响。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怎样做呢?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尊重教学主体、不违背教学主体意愿的基础上进行。
日常教学活动中应遵循游戏性原则。游戏是孩子的天使,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游戏,在游戏中自然获取相关信息。让宝宝跟着老师一遍一遍跟读,并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更丰富、有趣一些。老师可以创设情境,例如娃娃家,让宝宝给洋娃娃做饭,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宝宝自然的表达。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作为老师,能要求宝宝很快就能记住所有“教”过的词语,而是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语言的学习都要经过一个先听后说,先理解再表达的过程。当宝宝不会说的时候,老师不要着急,可以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多说给宝宝听,有了一定程度的语言输入,相信宝宝自己就能自主的表达了。